费城 发表于 2015-4-12 08:41:26

媒体揭“双面”贪官:钱平时没用

核心提示:近年来,“葛朗台式”的贪官屡见不鲜。从“一日三餐稀饭馒头”的原正厅级干部祁崇岳受贿90万,“一年四季穿制服不舍花钱”的原苏州吴县市渔政管理站阳澄湖分站站长李永元侵吞国家资产300万,到“从不吃肉棉布背心穿30年”的吐鲁番世行办主任、地区水利局局长曹培武贪腐251万余元。这样疯狂敛财,他们为何还如此“节俭”呢?贪来的钱不用,他们究竟为何要贪?相关部门如何撕开节俭贪官的“画皮”,让他们无路可逃?探探“节俭”贪官背后的玄机

疯狂敛财,为何又如此“节俭”呢?

节俭贪官们深知贪来的钱财见不得天日的道理,特别是在中央“打虎拍蝇”力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妄图躲过“一劫”,张口“廉洁”、闭口“清正”,恨不得在自己额头上刻上“清官”二字。于是,贪污受贿得来的钱财再多,也成了“偷来的铜锣不敢敲”,只能放着,过过“眼瘾”。来路不正的钱财,不仅不会带来身心的愉悦,反而是心病和负担。

贪来的钱不用,他们究竟在贪什么?

一是贪图权力给他带来满足感。他的“私欲”是什么?为了自己的吃穿享受?显然不是。看着“别人干工程挣大钱”,而自己大权在握,“得几个小钱问心无愧”的权力满足感是其贪腐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贪图心里的平衡感。看到别人都在贪腐受贿,自己洁身自好就像吃了亏,不贪不受贿就心理不平衡。于是一次次受贿甚至索贿也觉得心安理得。

节俭贪官警示了什么?

节俭贪官的出现,说明反腐败斗争的复杂和艰巨,斗争越深入,腐败者越会花样翻新。要学会识破其伪装面目,打击其侥幸心理,不给腐败者以任何可乘之机。

如何撕开节俭贪官的“画皮”?

首先,建立健全干部财产登记制度,加大干部个人信息透明度是前提。其次,将公权置于玻璃屋内,积极发动群众的力量,构建监管的“天罗地网”是关键,最后,高扬处罚的利剑,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将反腐进行到底,才能让腐败成为官员不敢触碰的“禁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媒体揭“双面”贪官:钱平时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