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老实 发表于 2015-5-3 17:22:13

去年需要动员今年报名超额

一瓶300克的蜂蜜238元,比一般的蜂蜜贵数倍。  尽管如此,在4月27日“川货全国行·北京站”活动中,万源太一蜂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晓继一连找到了数家意愿合作的经销商。这是太一蜂业首次参加省上统一组织的市场拓展活动,这家初创公司的产品去年才上市,当年销售收入就超过200万元。
  活动组织方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川货全国行”的首站活动,参展企业过半是“新面孔”。
  “新面孔”出川意愿更强烈
  又见翁泽明。
  作为蜀戎坊冰糖大头菜销售总经理,他去年参加了7站川货全国行活动。依托政府组织的市场拓展平台,小小的大头菜去年拿下千万元订单合同,同年销售提升近3成。
  “我们的冻库容量已增加了一倍。”翁泽明说,最近他还忙着给宜宾市翠屏区的同乡讲课。原来,宜宾市商务局已将蜀戎坊拓展市场的经验在当地推广,希望能激励更多企业出川。在“标杆”带动下,翠屏区赴京参展的企业就有15家,比去年增加了一半。
  去年,9场“川货全国行”活动,企业收获了50.7亿元的销售和协议订单。订单对企业有吹糠见米作用。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坦陈,去年组织企业参展,需要政府动员。今年省上只拿到90个展位,报名企业竟有150多家。
  市场变了,企业也有转型升级的内生需求。都江堰青城贡品堂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小琴说,礼品市场销售份额压缩了将近2/3,公司已调整了产品结构,希望加快进入大众消费市场。作为上海世博会产品特供商,加之上海是都江堰灾后援建对口单位,贡品堂的茶叶每年在上海的销量有上千万元,占公司年销售总额的1/6。但企业还是希望加快新市场拓展。首次参加“川货全国行”活动,半天就对接了一个意向性经销商,“第一年的销量有望达500万元。”
  企业抱团借“船”出省
  陈咏梅与何彩双手紧握。4月27日早上,他们签订了销售合同,第一年销量计划是200万元。
  他们都是宜宾人。前者为宜宾长江肉食品厂总经理,后者是北京景亨贸易有限公司董事。“我从小是吃长江小香肠长大的。”何彩说,这是很多宜宾人的共同记忆。但个性化的家乡情怀,不一定会受市场眷顾。“消费需要引导打开认知盲区,才能拓展北京市场。”
  在下午举行的华北地区商会交流座谈会上,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经济协作信息处处长杨荣亮说,“四川土特产多,为什么进来的那么少?”
  杨荣亮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缺软实力——许多企业因包装、标识、品牌宣传不符合北京市场需求,产品进来受阻;二是没有门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去年需要动员今年报名超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