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家乡捐了50万
外出创业20多年,富裕之后不忘桑梓,杨德基为家乡铺路修桥,捐助困难家族。为了帮助更多的族人和其他困难群体,他牵头成立了泰州市四知堂爱心互助会,分期捐款50万元作为启动奖金,目前首期捐款20万元已经到账。5月18日,互助会正式成立。杨德基今年45岁,老家在泰兴市河失镇同心村,现在担任江苏第一建筑安装股份有限山东分公司董事长。5月17日晚上6点,他从上海出发赶回老家泰兴,为的是出席第二天上午举行的爱心互助会成立大会。
“他小时候家里穷。”71岁的杨中明是老村长,对杨德基家了如指掌。他说,杨德基父母都是普通农民,靠种田勉强支撑一家人的生活。“他很聪明,学习很刻苦。”杨中明说,杨德基上学后,成绩一直非常好。
1987年,杨德基考上了扬州建校,毕业后来到黑龙江大庆,在一家建筑队当上了一名预算员。因为精明能干,他为企业挣了不少钱,很快升任项目经理。1996年,杨德基担任江苏省第一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山东分公司董事长。
不久,杨德基又先后在山东和北京创办了两家公司,从事食品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靠着多年的打拼,现在他拥有了不菲的家产。
杨中明说,在村里只要提到杨德基,大伙都会挑起大拇指。“他对村里的事很热心!”杨中明说,他至今都记得杨德基为村里修的第一条路。那是2000年夏天,村里一条主干道出现了一个大坑,严重影响了村民们的出行。
杨德基知道后,立刻打电话给在家的老父亲,请他去买砂石水泥、雇修路工人,所需费用由他个人承担。儿子为村里办好事,老父亲非常支持,立刻照办。主干道很快恢复如初,杨德基为此花了2万多元。
听说村里哪家遇到困难了,杨德基都会及时送来捐款,每次至少1千元。如果工作忙得走不开,他就会托人将捐款送去。如果有空的话,他就带着妻子一起回老家,登门看望这户困难家庭。
“他非常孝顺老人。”杨中明说,最让人感动的是,杨德基对村里的老人非常好。听说哪个老人去世了,夫妻俩都会赶回来登门吊唁。
村民杨怀德今年64岁,退休前担任河失镇中心小学校长。去年年底,杨德基回乡过年时,找他和几个族人聊天时感叹,现在大多数杨氏族人经济条件都不错,但还有少数人生活困难,因此他想成立一个互助会帮帮他们。
杨德基希望,杨氏家族的成员加入互助会,尽力帮助困难族人和其他困难群体。他将分期捐款50万元,作为互助会的启动资金,还将父亲居住的老屋装修一新后作为互助会办公地点,和本村及邻村老人的活动场所。
杨德基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响应,最终由39人自愿入会。由于家族堂号名为“四知堂”,族人遍布各地,因此互助会被命名为泰州市四知堂爱心互助会,并确立了互助会的宗旨:凝聚家族力量,搭建爱心平台,扶助弱势群体,共建和谐社会。
杨怀德介绍,杨德基首期捐款20万资金已经到账,被大家推选为互助会会长,其他成员交纳的会费也将陆续到账。接下来,他们将请人到本村及邻村调查,寻找困难族人和其他弱势群体。一经核实批准,互助会将为他们送上爱心捐款,以解燃眉之急。
赞一个{:soso_e179:} 赞一个呀!
点个赞,还有另外的30万要尽快到位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