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黄桥 发表于 2015-6-15 08:18:49

多位非遗传人愿免费带徒

6月13日是中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昨天上午,我市在姜堰北大街文化广场启动系列宣传活动,15个非遗项目现场展演。接下来,这些非遗项目还将陆续走进社区、学校巡展,多位非遗传人表示,愿意免费带徒,把这些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国家级非遗展风采
    目前,我市共有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分别是淮剧、扬派(泰州)盆景技艺、茅山号子、溱潼会船、茅山会船、靖江讲经宝卷、兴化市木船制造工艺。另有23个省级非遗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4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77人,各市区也分别建立了县级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姜堰清明习俗文化生态保护区被列为省首批文化生态保护区。
    昨天上午,淮剧、茅山号子、泰州道教音乐、滚莲湘、板桥道情等非遗项目进行了精彩的展演。
    近年来,随着我市对非遗项目保护、宣传力度的加大,这些古老的音乐、技艺又焕发出新光彩。为使市民充分了解我市各项非遗项目,从6月12日起,我市将举办“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图片巡回展,内容包括泰州市第一批至第五批共计110项非遗项目介绍。该展览将陆续走进姜堰区各中小学校园、社区广场等,至6月28日结束。
非遗传人愿免费教授
    草编、面塑、虎头鞋、宫灯……昨天启动仪式现场,各种精湛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项目展示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尤其是草编艺人唐桂田摊位前,不少市民被一个个草编小动物吸引,纷纷拍照、购买。
    唐桂田今年62岁,制作草编已近50年,他说,这是祖传手艺,到他这已是第五代,花鸟虫鱼、十二生肖,全部能做。为跟上时代,除了传统草编,唐桂田还开发出新式草编,选用彩布、彩纸等编织,新颖靓丽,非常讨小朋友喜欢。“现在就是传承困难。”唐桂田说,后辈不打算继承这门手艺,为避免手艺失传,他曾义务教授残疾人,作为他们谋生的手段。
    同样为五代人的祖传手艺,64岁的虞国柱从事兴化糖塑也近50年。他的糖塑形象逼真,能做300余种不同的造型。“你点什么我做什么,几分钟就能做好。”虞国柱说,这门手艺现在已经传给了儿子,儿子正在教孙子,将代代相传。“有人愿意学,我也愿意免费教。”
    记者了解到,我市各非遗传承人都愿意免费带徒,若你诚心想跟他们学技艺,可直接联系他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位非遗传人愿免费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