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奥迪Q5(102,514辆)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是Q3(37,361辆)的近三倍,不过随着北京车展奥迪Q3三款1.4T车型(24.98-28.98万)的上市,奥迪Q3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2011年10月上市的宝马X1可以算作是国内豪华紧凑型SUV市场的第一位参与者,低矮的车身设计让宝马X1看起来并不那么“SUV”,加之较高的售价区间,在2012年11月推出X1 sDrive18i车型之前,累计销量为15,569辆。奥迪Q3在2012年7月以进口车身份加入这个细分市场,到目前为止,这个细分市场也仅有奥迪Q3和宝马X1两款产品。 
宝马在2012年11月推出X1三款低价的18i车型,主要也是为了提前应对在2013年4月上市的国产奥迪Q3,但从产品本身的设计而言,奥迪Q3更符合国内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对一款豪华、时尚SUV产品的认知。从奥迪Q3国产车型上市第一个月起,便成为这个细分市场的销量领先车型。截止2014年3月,国产奥迪Q3已经售出47,889辆,月均市场份额在4,400辆左右,在仅有2.0T一个排量的情况下,2014年3月已经可以排进国内SUV车型销量的第22位,宝马X1则排在第28位(数据来源:搜狐汽车整理) 
奥迪Q3市场份额迅速增长的原因很简单,“品牌、SUV产品、时尚前卫设计、丰富的配置、性价比”五个核心产品卖点非常均衡,尤其受到女性购车消费用户的亲睐。今年4月20日北京车展期间推出的三款1.4T产品,进一步拉低了奥迪Q3的整体价格区间,和Q5之间更加明显的差异化,也会为奥迪Q3覆盖更多的潜在用户。 配置是奥迪Q3能够在这个细分市场保持领先的关键,因整车平台研发时间晚于竞争对手,这也让奥迪Q3在配置方面拥有更多竞争筹码。从下面的对照表中不难看出,奥迪Q3全系产品在配置方面都要超过动力相当的宝马X1车型,官方指导价格却略低于竞争对手。 


同时,奥迪Q3四驱车型的入门价格仅有33.38万,远低于宝马X1的40.8万。整个产品线的布局上,奥迪Q3的重点也在1.4T和2.0T(170马力)产品上,针对高端市场的2.0T高功率版仅有一款42.88万的车型,和奥迪Q5的2.0T高功率版技术型价格相当。奥迪Q3的1.4T车型上市后,主销车型价格区间已经和奥迪Q5形成明显差异。 尽管奥迪官方在宣传Q3时,仍将宝马X1作为主要对比车型,并强化奥迪Q3在配置方面的种种优势和性价比。但实际上,如果了解一下奥迪Q3三款1.4T车型的选材用料、做工和配置后,国内不少主销车型在25-30万的紧凑型SUV都需要谨慎对待这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尤其是那些女性用户较为偏爱的车型。 奥迪Q3将价格门槛拉低至25万之后,也会影响到部分购买豪华品牌入门级轿车产品的消费者,25-30万的预算,购买豪华品牌紧凑型轿车还是SUV?目前仅凭奥迪Q3一款车型还无法影响到整个细分市场,但随着未来奔驰等竞争对手同级别产品的推出,豪华品牌紧凑型SUV蚕食轿车市场的速度也会加快。 奥迪Q3将主销车型的价格区间锁定在25-35万之间,也会给这个细分市场的“后来者”带来不小的竞争压力,包括那些尺寸稍大、单品牌偏弱的进口SUV车型。在销量占据重要位置的一二线城市市场,例如雷诺、三菱、斯巴鲁、Jeep等品牌在20-30万价格区间的进口SUV产品,都有可能受到奥迪Q3的“价格门槛”效应冲击,从远期来看,奥迪Q3的价格门槛概念,会逐渐被国内潜在消费者所接受,这也会影响到其它厂商进入这个细分市场时的价格策略。 奥迪Q3巧妙地用30 TFSI的车尾标示弱化了消费者对1.4T排量的关注,这一点在中国汽车市场至关重要。EA211发动机充沛的动力输出表现和更低的油耗,也符合这个消费群体的购车诉求。尽管产品价格区间和其它合资品牌1.8T/2.0T/2.4L中高配车型相当,但奥迪Q3的30 TFSI进取型和舒适型的配置一样丰富到位,产品本身的设计也较为前卫时尚、在细分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如果一汽-大众产能充裕,今年下半年奥迪Q3有望拿下超过8,000辆/月的市场份额。 关于一汽-大众的产能,随着成都工厂和佛山工厂的陆续投产,笔者预计一汽-大众会改造原本用于VW品牌的工厂,用于未来扩大奥迪A6L/A4L/Q5/Q3几款车型在长春的产能。奥迪Q3这次新推出1.4T车型,也和长春工厂的产能逐渐充裕有关。 奥迪Q3将国内豪华品牌紧凑型SUV的“价格门槛”调低到25万,会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关注奥迪品牌,这对奥迪品牌在一二线城市的年轻化策略至关重要。能够在80后、90后年轻人心中抹掉奥迪在70后消费群体中的“官车形象”,这也是奥迪近些年来最期望看到的消费人群心态的变化,奥迪A3\Q3等产品的不断涌现,有助于奥迪品牌在年轻一代消费者心中重塑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