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藏原羚
http://photocdn.sohu.com/20151105/mp39790667_1446663215753_1_th.jpeg
清早赶赴黄河源景区,途中苔原给了我们许多特别的惊喜,野驴,黑颈鹤,野鸭,黄羊,鹰,后来午后前往达日的路上,还有狼,狐狸,旱獭,这么多野生的自由精灵就在我们眼前真实地展现着他们身姿。
一夜折磨,清晨还有些恹恹的,大家都有点精神不济,但比昨晚好太多了。依然觉得冷嗖嗖的。寒冷容易引发高反和加剧高反,好汉不吃眼前亏,羽绒服棉袄都乖乖穿上了身,也不管好看不好看了。
街上找家早点铺喝粥吃包子,七点一过便出发前往黄河源景区。换了个方向驶出玛多县城。刚出县城不久,发现路边有个部队,身穿迷彩的军人正在路上晨跑。刚经历高反,难免由衷觉得,在青藏高原上当兵的人真苦啊,别说跑步训练了,就是平常走路,都要付出加倍的艰辛。
记得早期看毕淑敏小说,《昆仑殇》,《阿里》,《补天石》,《不宜重逢》,很多故事都来源于她西藏当兵时的素材。阿里,无人区,亘古荒原,亿万年的永冻土层,冰雪,寒冷,望眼欲穿的家信,要命的行军拉练,犬牙交错的惊险山路,可以要人命的高原反应。还有煮水时那炉子上咕嘟嘟冒着泡,就好像缸子底下蹲着一只大蛤蟆的描写。我也才晓得,高原气压低到水不到80度就开,冲不开茶叶。记得她写:哪天咱们下了山,喝用开水沏出来的茶,也许别是一番滋味,就像生苹果和熟苹果的味道是不一样的。
是那些小说,成就了我对青藏高原的第一印象,也让我对那些在高原当兵的人,心生敬仰。
还有她的散文,处处都是西藏的痕迹。记忆最深的是从《读者》上看的那篇《翻浆》,讲她从西藏回内地探家,搭车从海拔五千米的高原下来与另一个搭车人的故事。没有经历过青藏高原洗礼的作家,写不出那些东西来。
她写,高原的景象不应该是凡人所能看到的——所以,对我来说,此行所有际遇,皆为珍宝。
http://img.itc.cn/photo/jUOP4CP2twP
驶过晨跑的军人,前方的路平坦延伸,人迹几无。车两边是晨光辉耀下的苔原。苔原,这个名词是几年前进藏的火车上学来的,那时我们过了格尔木,也是清晨,正经过冻土荒原地带,窗外的风景与眼前相差无几,而且,同样是清晨,晨辉洒落在厚厚的绿苔一般的原野上,映得一片莹莹晶光,闪着冰晶一般,时值盛夏,苔原依旧是一片茫茫绿褐,只是当中蜿蜒着清亮的小溪流水。晨辉一点点温暖苏醒了苔原,使它变成丰美的水泽湿地。
http://img.itc.cn/photo/jUOPia3ivqH
然后,前面左方连绵起伏的山脉旁,如同那年火车上所见,出现了一条宽宽的蓝灰的雾之飘带,凝而不散,直抵远方。那年在火车上由远及近经过那条飘带,整座车厢都为这奇异的自然现象而热烈讨论,而此刻,我们离得更近,看得更清,触手可及一般。甚至一路行来,一直看它在晨阳升高照耀下慢慢变淡,消失。
http://img.itc.cn/photo/jUOP4ZD4CHp
http://img.itc.cn/photo/jUOPJyv8xgk
http://img.itc.cn/photo/jUOPJK4SVVp
http://img.itc.cn/photo/jUOPHWQA32H
http://img.itc.cn/photo/jUOPQCGeygz
http://img.itc.cn/photo/jUOPHm1K9zL
高原的阳光绝对是神奇的疗愈圣品,随着阳光逐渐变暖的,还有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随着山边晨雾逐渐消失的,是那如同重重的壳子一般笼罩于我们的不适感,以及高反劫后余生的担忧和恐惧感。
更大的惊喜在这条路上酝酿。依昨天经验,水源丰美之地必有野生动物出没,这片苔原又是保护区,人迹罕至,更称得上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了。梁师傅一路沉默,但一双利眼没闲着,四处搜索动物踪迹。然而,不必他提醒,迟钝如我们,也不会错过了,因为它们是那么近。
首先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是几头藏原羊,它们如精灵一般轻快地跳跃着从车前奔过,并流畅地奔跑向远方。远处的山峦正被晨光切割得明明暗暗,天空,山,原野,闪亮的草,还有那一串灵动矫捷的身影,这幅画面被定格下来,每每翻看,都觉得惊奇而又感动。
我们甚至可以清晰地看见它们头上的角,以及它们那优美的心型白屁股。有人说,判断藏羚羊与藏原羊的最大依据就是这十分明显的臀部。而梁师傅的依据则是它们的角,藏羚羊的角比藏原羊的要长上好些,在青藏高原的土地上,看到藏原羊的机率远远大于藏羚羊。
查了查,藏原羊,原来又叫藏原羚,我们常叫的,则是黄羊。可是我又奇怪了,那年在去珠峰大本营的路上我们所遇的就是黄羊,它们没有白屁股啊……
http://img.itc.cn/photo/jUOP4oq2jLx
http://img.itc.cn/photo/jUOPyDUu2wq
http://img.itc.cn/photo/jUOPyOzdbT0
http://img.itc.cn/photo/jUOP25vA5YP
http://img.itc.cn/photo/jUOP2FMlCnz
http://img.itc.cn/photo/jUOP9hnjsAv
http://img.itc.cn/photo/jUOP92ehtBj
http://img.itc.cn/photo/jUOP9Exiznc
http://img.itc.cn/photo/jUOPV6I11Kt
http://img.itc.cn/photo/jUOPV9B7iWL
http://img.itc.cn/photo/jUOPVut6wGX
http://img.itc.cn/photo/jUOPJl4zvn8
继奔跑的藏原羊之后,粉墨登场的是黑颈鹤,它是世界上唯一生长和繁殖在高原的鹤。黑颈鹤是恩爱夫妻,经常成双成对出现。我们所遇这对,是比较文静的一对,就只静静伫立着,很少动作,爱好摄影的人,总会希望看到它们比翼齐飞或是翩翩起舞的画面,梁师傅和棠便联袂下车,去做打破人家夫妻宁静的讨厌鬼。就可惜敌进我退,那两只鹤一只很淡定地与他们保持着距离,既不飞走,也不惊慌。
http://img.itc.cn/photo/jUOPzMz2CKA
http://img.itc.cn/photo/jUOPzyPAR4z
http://img.itc.cn/photo/jUOPBYz277M
http://img.itc.cn/photo/jUOPBUXTa6q
http://img.itc.cn/photo/jUOPBFe8vjD
http://img.itc.cn/photo/jUOPP58MLPD
http://img.itc.cn/photo/jUOPP3tC3CA
倒是有肥肥的野鸭和黑鸦等,扑棱着从草滩中飞离。
野鸭飞的样子,让我想到骑鹅旅行的尼尔斯。
http://img.itc.cn/photo/jUOPzEIqS7n
http://img.itc.cn/photo/jUOPPHN8FMz
http://img.itc.cn/photo/jUOPOAx3unz
http://img.itc.cn/photo/jUOPOlItbdz
http://img.itc.cn/photo/jUOPOiZt6gd
http://img.itc.cn/photo/jUOPOWfzvPL
http://img.itc.cn/photo/jUOPHrxDHB4
http://img.itc.cn/photo/jUOPWqk7gsP
惊喜是一波一波的。离开黑颈鹤不久,右前方忽然出现一头迎向奔跑而来的藏野驴,越跑越近,从我们车旁飞驰而去。快如轻风,却又满蕴力量,仿佛听得到它蹄踏之声。昨日下午在来玛多的路上,已经赞美过野驴的英俊,可彼时它们是斯文悠闲的,眼前这头,却格外狂放不羁,充满野性力量之美。
就不知是什么原因让它为我们表演了这样的一幕。后来查阅野驴资料,查到说藏野驴有个极特殊的习性,喜欢与汽车赛跑。当汽车驶入有西藏野驴活动的地方,远处的野驴就会好奇地注视着逐渐接近它们的汽车,当汽车与它们比较近时,野驴随即朝前猛跑,并竭力与汽车保持平行。有时驾驶员也有意和野驴一比高低,将汽车开到时速60公里和它比赛。野驴耐力极佳,且求胜心强烈,定要跑到跑到汽车前边才作罢。可这头是迎向我们跑来的呀。
http://img.itc.cn/photo/jUOPQRIXGrf
http://img.itc.cn/photo/jUOPQGyz628
http://img.itc.cn/photo/jUOPnr3Y7U4
http://img.itc.cn/photo/jUOPn8TwSfz
http://img.itc.cn/photo/jUOPnnbgYen
http://img.itc.cn/photo/jUOPoSmWGgD
http://img.itc.cn/photo/jUOPojEBOME
http://img.itc.cn/photo/jUOPozkjLqL
http://img.itc.cn/photo/jUOPoK6AntL
http://img.itc.cn/photo/jUOPWrG9S9n
http://img.itc.cn/photo/jUOPW8tkjG8
http://img.itc.cn/photo/jUOPWHkA2qL
而那天午后回程,这片给了我们极大极多惊喜的原野,同样呈现了一幅幅高原动物活动的画面。蓝天白云下,有藏野驴在奔跑,这回是与我们同向了。也有成群藏野驴在远处水溪之畔饮水吃草,一派悠闲。当然,还有藏原羊站在路旁目送我们,我甚至看得清它们眼中的天真与好奇。
那真是神奇的一天。感谢高原对我们的慷慨,馈赠我们一路的精彩。
http://img.itc.cn/photo/jUOPwYafeE8
http://img.itc.cn/photo/jUOPwvAcTjv
http://img.itc.cn/photo/jUOPwWOF3Sb
http://img.itc.cn/photo/jUOPGSBb5Hp
http://img.itc.cn/photo/jUOPGDGLkGL
http://img.itc.cn/photo/jUOPGO8hXT0
http://img.itc.cn/photo/jUOPacJJ73j
http://img.itc.cn/photo/jUOPasGaHWN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