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委:强势治理畜禽污染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近日,记者在古溪镇常桥村看到,工程施工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砌筑田头调节池的边框,完成调节池的墙体建设。据了解,该田头调节池直径达5.2米,容量为50立方米,一个调节池可贮存60头猪4个月的粪污量,可满足50亩左右稻麦种植的肥力要求。据了解,为加快推进全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市农委将古溪镇常桥村、刁网村、黄桥镇野屋村、分界镇沿界村等8个养殖集中村(居),设立为非规模畜禽养殖粪污治理试点村(居),对8个养殖重点试点村(居)的中小型养殖场(户)推广“户用蓄粪池+田头调节池+大田利用”模式,养殖场(户)自行建设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能存贮30天左右的户用蓄粪池,村(居)建设田头调节池收集粪污。
古溪镇常桥村和刁网村被纳入本次非规模畜禽养殖粪污治理试点村(居)。目前,这两个村正抓紧时间施工,确保工程如期推进。古溪镇农服中心主任周绍泽介绍:“我们镇养鸡专业户和和养猪专业户比较多,畜禽粪便污染比较严重,市政府根据我们养殖大镇的特殊情况,实施了调节池项目的试点,两个试点村一共建田间调节池128个。同时,我们要求每个养殖户建适量的户用蓄粪池,目前户用蓄粪池已全部到位。”
分界镇开绿村、沿界村两个试点村(居)共计划建设140个田头调节池。为了保质保量完成田头调节池建设,分界镇严抓管理,分步实施。分界镇人大副主席朱岩介绍:“为了确保质量,镇上安排了现场监理,村里落实了专职村干部和义务监督员,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将按照时间节点,强化工程监督,确保在期限之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据悉,本次治理非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方案中,市农委本着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综合利用的原则,既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畜禽养殖污染,又立足于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为实现治理目标,市农委规定,各村居的田头调节池要根据实际,合理布局,建设数量要与养殖、种植规模相匹配,建成的调节池以村居为单位实施编号管理,并规划分配落实好使用和管理调节池的养殖户。
同时,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模式下,各个环节的有机运行也非常重要。市能源办副站长叶国权介绍:“我们要求每个试点村通过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或经纪人的方式,建立畜禽粪便处理运输组织,购置粪污运输车辆、喷泵等设施,通过以奖代补、有偿服务等方式,定期将粪便从蓄粪池运到田间,做好与养殖户和农田主的对接,确保服务组织的正常运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