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有市民向扬子晚报反映,南京秦淮区光华门友谊村4幢北面的城墙遗址有数十幢违建,违建群里环境很脏很乱。昨天,记者探访发现,市民所反映的搭建房是位于古城墙遗址的上方,这里曾是知青返城后居住地,如今搭建房林立,大多数对外出租给务工人员和做小生意的。 10日下午,记者来到秦淮河风光带光华门友谊村附近。透过友谊村小区单元楼间隔可见小区“后山”簇拥大量搭建房。“这里本是土坡,过去曾有一段城墙,几十年前就有一些民宅建在土坡上,不过近十年搭建现象严重,几乎每家都盖了二层楼对外出租。”友谊村小区的居民告诉记者,许多房主已不住这里,搭建这么多房屋就是为对外出租。记者在周围走了一圈,只见搭建房簇拥的“后山”被小区包围,难以找到通往的路径。居民告诉记者,先找到光华门桥北边的绿化带,紧靠绿化带的门面房旁边有个台阶,沿台阶向东可通往那边区域。记者到达后发现,居民所说的“后山”或“土坡”实际上是古城墙遗址,土坡东西向,建满了搭建房,两侧坡面也是搭建房林立,中间形成一条窄巷,几乎是唯一的通道。每间房屋极为简陋,外部只是水泥涂抹。巷内摆放开口的垃圾桶,各种霉腐腥骚气味难闻。 记者经过一间房屋前,一位姓王的男子主动询问记者是不是要租房。他推开一楼的一间房屋说:“这间屋子夏天比较凉快,350元一个月”。这间不足十平米的房屋摆着一张床,墙壁挂了七八个电表,上方还有烧黑的痕迹。“现在补装了漏电保护开关,以前没装时短路烧过。”王师傅说道。王师傅家的二楼为搭建房,通往二楼的楼梯没扶手,楼梯下面有个小厕所,居住在王家的男女房客合用这个小厕所。旁边有个水泥砌成的水池,一位女房客告诉记者,她租的屋子在二楼,稍干净些,就是夏天很热,但看在每月300多元的租金的份上,她也住了很久了。 王师傅说,他是1981年作为返城知青回南京的,单位分他住在这里,后来这处房子成了私房。当年这一带住着许多回城知青,如今原房主住在这里的不多了,大多数搭建了房屋用来出租,他靠房租每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 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办事处城管科吴先生告诉记者,去年“南京大拆违”没有拆到这里,是因为这里有着历史遗留问题,难度很大,当年许多知青回城后住这里,随着住户家中人口增多,孩子长大结婚,面临房屋不够住,出现私自搭建,特别是前些年跟风搭建。如今有的房主可能买了房不住这儿了,有的没能买房的继续住,但拆违也很难拆一家留一家。吴先生说,未来有可能会酝酿在古城墙遗址上修复城墙,一旦有了规划,在环境整治上可能会容易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