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我市召开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推进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司长、研究员马维野,我市市委书记孙耀灿共同为我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揭牌。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支苏平,我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育林,市委副书记孙云,副市长蒋如宏出席会议。市委副书记孙云主持会议。 2013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我市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期限三年。到2016年,培育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乡镇(园区)5个,组织50家企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培育省级先进单位5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15%以上,发明专利申请占申请总量达25%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件以上,国外专利申请总量达60件以上。全市商标注册量年均增长15%以上,著名商标数量明显增多,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拥有量分别达到10件和100件以上;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各类作品著作权登记数量年均增长20%以上。 张育林说,我市将不断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制机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计划,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全市整体发展战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夯实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形成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合力。围绕全市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力量开展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研究,指导产业、企业加快转型。开展区域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创建活动,积极培育“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乡镇(园区)”,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服务体系和保护体系。 加快建设知识产权运用支撑体系。认真研究制定知识产权运用激励政策,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以及发明人创业的专利技术实施项目给予重点扶持,促进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专利技术转化实施和产业化。完善技术成果转移制度,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在协同科技创新、联合技术攻关的同时,积极推进成熟的专利技术在我市实施转化。充分发挥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融资作用,试点期内争取专利质押融资企业60家以上。积极探索其他专利质押融资途径,为企业加速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专利运营机构建设,提升专利运营能力,拓展专利运营业务。 积极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以专利中介机构专业服务为支撑,大力推进企业运用专利技术分析,掌握行业发展现状,明晰发展定位,确定研发方向,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同时通过对国外的专利技术分析,掌握国外失效的专利技术,直接运用到本市企业。着力推进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鼓励申请商标注册特别是驰名商标、国际商标注册,支持优势企业在境外创建自主品牌,逐步把外贸成本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转化为品牌价值优势。实施企业专利“超50件、100件”计划,为企业派遣“专利特派员”,引导和支持企业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创造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着力培育专利申请大户。至2016年末,全市职务发明专利实施率达到95%,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销售额占规模工业销售额的比例达到15%以上。 继续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支撑体系。充分利用国家专利战略推进与服务(泰州)中心等资源,加快建设我市特色产业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中外专利文献数据库,加快专利信息数据更新工作,提高专利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建立特色产业专利信息提供机制,以我市承担重大项目企业、科技型企业和专利优势企业为重点,及时提供相关领域的全球专利技术信息,帮助企业通过专利检索、专利技术分析等手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发明协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为主要载体,加快建设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积极组建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预警和法律援助;加快引进优秀专利代理机构来泰服务,适时成立市知识产权研究会。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围绕我市支柱产业,切实做好生产、科研、商品流通、技术贸易等重要环节,以及科技创业园、技术交易市场等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监督和执法工作。组织专家开展专利预警分析研究,并形成专业报告。帮助重点骨干企业建立专利文献数据库,建立以我市骨干企业为对象的专利技术(产品)的分析和预警报告制度,积极争取国家专利审查员来泰指导企业专利工作,帮助企业逐步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反应机制,控制或避免专利风险。 着力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充分利用省市人才培养资源,有计划地选派培养人员参加国家、省、泰州的相关培训和业务研讨活动;充分发挥我市各行各业的培训资源,加强资源集成,加大资金支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编制人才年度培训计划,积极开展脱产培训,有计划地安排人员参加脱产培训。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工程师职称申报政策的宣传,广泛发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精心组织符合条件者申报知识产权工程师职称,为转型升级提供知识产权人才储备。 支苏平要求我市积极探索提高知识产权质量的新举措,实现知识产权创造由注重量向量质并举转变;积极探索推进知识产权转化应用的新举措,充分实现知识产权价值;进一步探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新举措,在优化创新型经济发展环境上取得新提升;进一步探索提升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的新举措,在服务知识产权发展上取得新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