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泰兴生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133|回复: 0
    收起左侧

    13岁女孩拿妈妈5千买iphone 当圣诞礼物送自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11 10: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江苏泰州





        拿妈妈5000元 13岁女孩买iPhone5
      您家孩子是否也偷拿过家里的钱,您是怎么教育的专家建议,别给孩子贴标签,沟通才是上策
      家庭教育常面对这样的问题—孩子悄悄拿走大人钱。
      这次是一名13岁的女孩,买了一部iPhone5。最后销售商扣除折旧费300元,退掉了这部手机。
      但困扰更多家长的是,我们该如何帮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
      瞒着妈妈
      拿5000元货款买手机
      2013年12月24日,这一天是年轻人热衷的平安夜,很多人会相互赠送礼物。13岁女孩阳阳(化名)也想要一份礼物—一部iPhone5,可裸机4900元的价格,让她不知如何向父母开口,小伙伴也不可能送她这么昂贵的礼物,可她还是对这份“礼物”充满渴望。
      就在这一天,做生意的妈妈收到一笔货款,刚好5000元。于是她就趁妈妈不注意,悄悄拿走这5000元现金,随即一个人去手机店花4900元购买了一部iPhone5,当做圣诞礼物送给了自己。
      阳阳的妈妈并不知道此事,她一直以为是自己不慎将钱弄丢了。平日里阳阳小心翼翼地保管着手机,妈妈也并未发现,阳阳以为这件事可以这么一直瞒下去。
      爸爸打孩子惩戒
      销售商折旧退了手机
      2014年1月9日,阳阳的妈妈接到孩子班主任老师的“告状”电话:“你孩子上课玩手机,而且用的是iPhone5。”她哪里有钱买这么贵的手机,阳阳的妈妈纳闷了。等阳阳回家一问,才知道不久前自己丢的5000元是被女儿拿去偷偷买了手机。
      这事在阳阳的爸爸看来,非常严重,“才13岁的孩子就敢偷钱,长大了还得了?”阳阳的爸爸当晚打了孩子一顿,算是对阳阳的惩戒,他不希望孩子染上这个坏毛病。
      昨日上午,记者陪同阳阳的妈妈前往这家手机店。经协商处理,因手机已使用13天,店家扣除了300元折旧费,退还了4600元。
      对待未成年人
      商家不要一味求财
      西安市消协维权律师张佩雯称,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当未成年人做出超出他们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时,应得到其监护人的允许。经营者向未成年人提供商品和服务,应当符合未成年人的年龄、智力特点。法律、法规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经营者不得向其提供;已提供的,经营者应当向未成年人退还已支付的价款。
      “本案中,13岁女孩独自一人拿着5000元现金购买手机,完全超出了这个年龄段的能力范围。商家应设法和其监护人联系,征得监护人同意后再卖给未成年人。”张佩雯说,“对待未成年人,商家不要一味求财,以免给自己带来一些消费纠纷。毕竟未征求监护人同意,未成年人购买超出能力范围的商品,最终还是要退货的。”
      >>家长困扰
      除了打骂和体罚没啥好办法
      昨日记者采访了10名年龄超过40岁的家长,他们的孩子普遍在8至14岁期间或多或少都“偷”过家里的钱,其中5位家长对孩子进行过3次以上的体罚,其中一位家长说:“用打才能让他们记住偷东西的代价。”
      家长
      教育不得法以体罚为主
      “13岁的儿子偷了家里2000元,买了一个游戏机,问他游戏机在哪,孩子却说借给同学玩了。”曾有一家住阎良区的家长诉说,“当时想着为了让儿子长记性,用皮带狠狠地打了他,事后挺后悔的,自己下手太重了”。也有些孩子经常犯此类小毛病。“4年前孩子8岁时就有偷拿家里钱的毛病,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这位家长诉说着,“4年了,孩子偷钱的毛病还没改掉,光因为这,家里打断的扫把都有十几根,最近又偷了家里200元。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专家:
      别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
      陕西省家庭教育问题实践研究专家孟长学说,家庭教育中最忌讳的就是简单粗暴。孩子“偷钱”或许是很多家庭都存在的问题,但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们贴上“偷”的标签,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与孩子充分沟通后,分析孩子的目的,及时引导。
      一些处理此类问题颇有经验的家长认为,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然后和孩子谈谈他为什么偷钱,了解动机,从思想入手进行教育。必要的时候,家长也要反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从源头上杜绝。另一家长表示:“偷钱就代表他有消费需求,但是你又不能满足他,或是不能向你开口,这种情况不是打或多给钱就能解决的,要把你的孩子当成朋友,多沟通、多交流。”
      本报记者 谢涛
      >>家长手册
      其实我们应该学会这样做
      面对孩子偷钱还撒谎,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会产生盗窃心理。其实,孩子偷钱的行为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而且这种倾向也远没有很多家长想得严重。问题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偷钱”和“撒谎”,更在于孩子的思维方式。家长要做的,是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如果你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不妨这样做:
      1 孩子偷钱,家长教育时要冷静郑重,但不可严厉,更不可打骂,让孩子感到偷钱的事情应该认真对待,但不要让孩子感到强大的压迫,以便孩子能够接受我们的建议。
      2 孩子偷钱,我们要让他们明白错不仅仅在于不该偷钱、不该撒谎,最主要的是“不择手段”的思维方式,所以教育时要突出重点。告诉他,满足自己的愿望要用合理的方式,假如合理的方式行不通,那么正确的选择应该是放弃自己的愿望,而不应该是不择手段地去满足自己的愿望。要给孩子举一个现实的例子。
      需要强调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承担后果的勇气等要在“不择手段”这种思想完全消除之后进行,循序渐进。
      3 建议为了向孩子表示您对他的诚意,您可以适当地增加他的零花钱。
      4 假如有些东西孩子十分需要,您应该尽可能地满足他。假如,您坚决认为不应该满足孩子,那么一定要给孩子讲清为什么,尽量取得孩子理解,而不应该是强硬的、简单的禁止。
      5 当您的孩子主动承认自己偷钱的错误而不是掩饰错误时,不要批评孩子,应该告诉他,你虽然犯了错误,但是你主动承认错误,让妈妈(爸爸)很高兴,妈妈(爸爸)欣赏你的勇气,为你自豪。

    【免责声明】:泰兴生活网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微信311951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泰兴生活网微信公众号
    泰兴生活资讯服务平台,招聘求职、房屋租售、家政服务、二手闲置等信息发布!

    QQ|挪车码|手机版|经营性ICP:苏B2-20120344|泰兴生活网 ( 苏ICP备19030850号-1 )|苏公安网络备案:32128302001100 @泰兴生活网版权所有

    Discuz! X3.4Powered by © 2001-201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