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市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新高,被泰州市政府表彰为开放型经济一等奖。”4月7日,市商务局局长刘新华告诉记者,今年,市商务局坚持“全面领先苏中,加快融入苏南”目标追求,深入解放思想,奋力攻坚克难,切实抓好四项工作,努力实现四大突破,促进全市开放型经济再上新台阶。 刘新华介绍,坚持“招大、引强、选优”的基本要求,着力推进引资结构高新化,引资方式多样化,引资环境优质化,不断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实现利用外资工作的新突破。进一步营造引资氛围,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地位不动摇,以全员招商为基础,以专业招商为重点,以产业招商为依托,加强与行业协会、驻外中资机构和世界知名中介机构的联系,加快推进在国际资本和技术密集城市组建泰兴同乡会工作。配合组织好第七届中国泰兴银杏节,精心策划组织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重点区域的引资洽谈活动,立足市情,打好特色牌、区位牌、产业牌,努力在全市掀起新一轮招商热潮。突出利用外资重点,按照加快实施新一轮渡江战役、新阶段城建会战、新时期黄桥战役的总体要求,开展产业链定向招商、城市服务业精准招商以及黄桥老区政策招商,重点引导外资投向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特大项目,投向有利于港产城融合的新兴产业项目,投向有利于城市品位提升的现代服务业项目。丰富利用外资方式,在继续扩大合资、合作、外商独资等传统利用外资方式的同时,鼓励外资以并购、债转股、利润再投资等方式投资,积极引进股权投资和专有技术作价出资,大力推进境外人民币投资,有效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我们将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不动摇,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和化工新材料出口基地的带动作用,引导企业拓市场、创品牌,努力实现外贸进出口的新突破。”刘新华说,加强对市化工新材料出口基地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加快推进文化产品出口基地的申报,着力打造“化工新材料”、“文化产业”两张名片,提高产业集聚度和知名度;引导企业通过自主品牌的培育、品质的提高、品种的扩充,不断加大新市场、新产品、新渠道的开发力度;鼓励企业进口高新技术、高端设备和质优价廉的原辅材料,不断提升企业的装备制造水平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对重点外贸企业、重点产业的关注和监控,引导30强外贸企业争创行业“单打冠军”;加强对新获权企业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加快形成一批“小而专”、“小而特”、“小而优”的成长型外贸企业。积极落实外贸发展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快形成渠道多元、风险分散的市场分布新格局;加快推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认真梳理外贸企业面临的难题,千方百计帮企业排忧解难。 据了解,市商务局将坚定不移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加快推进企业国际化进程,不断提高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加快推进企业国际化进程,鼓励和引导条件成熟的企业“走出去”获得高端人才、先进技术、知名品牌和市场渠道;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利用全球高端资源实现技术、产品和营销创新;鼓励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和生产基地,带动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出口;促进境外企业通过海外融资实现返程投资,推动境内企业转型升级和利用外资方式的创新。拓宽外经合作领域,引导河海集团加深与印尼力宝集团的合作,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鼓励有条件的机电企业申报境外承包工程经营权,带动机电成套设备出口;深挖境外工程承包市场潜力,扩大对外承包工程规模,以工程承包带动商品和服务出口。提升对外劳务合作水平,建立健全外派劳务管理制度,增强外派劳务服务中心平台功能,加强与有权公司合作,充分发挥平台主渠道作用。不断优化外派劳务市场环境,切实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稳定。 刘新华表示,市商务局将深入开展“转作风、提效能、促转型”活动,以思想的解放推动转型跨越,以作风的转变促进服务升级,努力打造一流的商务发展环境。优化审批流程,实行商务审批与工商登记互认;优化发证方式,实行一般企业原产地证快递送达和重点企业自行出证;优化验厂办法,实行加工贸易生产能力证明网上申报和一次性验厂制度。精心打造商务信息交流平台、小微企业外贸服务平台、外派劳务服务平台、12312举报投诉平台,努力构建资源共用、信息共享的招商项目生成机制和预警及时、应对有力的商务风险防范机制。抓实抓好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月度外资督查制度、双月招商例会制度、季度外经形势分析制度,以及与海关、商检、金融等协作机制,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优化全市商务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