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泰兴生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998|回复: 0
    收起左侧

    警车开道,私家车让行 警民联手急救宿迁1岁患儿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4-21 17:38
  • 签到天数: 125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4-17 16: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江苏泰州

    rBUyLlNPfob6Qf8sAAF7tvejG9c818.jpg

      患儿正在抢救室内接受治疗。吴叶青 杨甜子 摄

      昨天下午,宿迁一个一岁多的孩子不停哭闹,家长怀疑他是吃桂圆时被果核卡住了喉咙,先带孩子在当地医院简单治疗后,又紧急赶往南京儿童医院。搭载患儿的出租车司机担心到了南京会堵车,一边向扬子晚报求助,同时也拨打了报警电话。南京交警紧急出动,提前在长江二桥收费站等候,一路将出租车带到了儿童医院。令人感动的是,一路上,私家车纷纷主动让路,确保了患儿第一时间赶到医院。

      时间:昨天下午2点

      宿迁的哥向本报求助:车上有个1岁多患儿气管被卡

      “现在宿迁这边有个小孩吃桂圆,果核卡在气管了,比较危险,这边救不了,现在已送往南京了。快帮我联系一下你们南京那边记者,看能否帮着联系一下南京那边的交警和医院,开通绿色通道,让出租车以最快的速度开到医院。”昨天下午2时,宿迁爱心文明车队队长薛海斌打通了扬子晚报驻宿迁记者站的电话,语气异常急促。

      据薛海斌介绍,这个孩子是宿迁爱心文明车队出租车驾驶员何福成在宿迁人民医院门前接到的,当时大约在下午1时30分。由于孩子状况比较危急,何福成来不及到加气站加气,等孩子和家人一上车,就直接往高速入口驶去。由于担心到了南京会堵车,从而影响孩子及时送诊,他在路上拨通了薛海斌的电话,让他向南京有关方面求助,能够确保一路畅通把孩子送到南京儿童医院治疗。

      接到电话后,薛海斌第一个想到的是向媒体求助。扬子晚报记者在接到薛海斌的电话后,赶紧联系南京交警和医院。

      薛海斌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在向媒体求助后,他又想到了向南京儿童医院求助,以便说清情况,让医生能够事先准备好,但电话一直没有打通。随后,薛海斌打通了南京的报警电话,在介绍完孩子的病情急需抢救后,110接线员当即表示,会和五大队联系,让交警在二桥岗亭等着这辆从宿迁开往南京的出租车,然后由警车开道,护送孩子到医院救治。


      时间:昨天下午4点半

      南京交警给出租车开道

      让人欣喜的是私家车也纷纷让道

      “我们是下午3点半左右接到110指挥中心电话,说有一名孩子急需到儿童医院急救,因为道路不熟悉,希望能得到交警帮助。”南京交警高速二大队王警官告诉记者,他们随后与报警人取得联系,得知他们已经到了宁连高速盱眙段。王警官他们不敢大意,立刻将警车派往长江二桥主线收费站,原地守候。“为了第一时间对接上,我们把警车牌号以及交警电话告知,同时留下了对方的车牌号。”王警官说,到了下午4点半,对方来到了二桥收费站,彼此确认后,他们立即开警车在前方带路。

      王警官说,此前他们就研究好了线路,考虑到晚高峰尚未到来,可以选择玄武大道、九华山隧道、珠江路一线。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是正确的。王警官说,他们从二桥收费站出发,然后从玄武大道出口驶下,进入九华山隧道后,顺利到达了龙蟠中路,然后又转入了珠江路。此外,辖区交警大队也积极参与,他们在路口发现开道的警车后,及时用手势指挥,确保警车和患者车辆顺利通过。到了下午5点,他们终于到达了儿童医院,王警官他们一直将患者送进了急诊室才离去。“虽然道路好走,但是,一些私家车主主动避让,大大节省了时间,在这里,也要表示感谢。”王警官说,像在玄武大道上,一位私家车主注意到了打着双跳、亮着灯的警车,迅速靠边行驶。当然,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了九华山隧道、珠江路等路段。

      对于交警的援手,开车送患者的司机何师傅也借本报表示了感谢。“开车在路上,我也很着急,孩子当时的表情很痛苦。”何师傅说,他一边开车,一边安慰孩子家人。到了宁连高速盱眙段,何师傅拨打了南京“110”。“主要是对南京不熟悉,担心绕路或堵车耽误时间,而且之前我也看到过类似的报道,交警帮助开道。”何师傅说,让他放心的是,高速交警很快就打来了电话,说在收费站“板等”。最终,双方顺利对接上。

      昨天下午,记者也就此事采访了高速二大队负责人,这位负责人表示,他们经常参与类似的救助。“说实话,我们交警都已经有经验了,怎么样带路。”该负责人说,这样的救援也体现了交警的另一面,对待违法行为是严惩不贷,对于广大市民的求助,则是竭尽全力,毫不保留。

      时间:昨天下午5点

      南京儿童医院紧急抢救 发现孩子没有被卡,是得了肺炎

      记者从南京市儿童医院了解到,昨晚6点18分,孩子的CT报告出炉,CT显示,患者气道内并没有任何异物。引发两地联动急救的小朋友倒是意外查出了肺炎,开始在儿童医院接受肺炎治疗。

      “我们都吓坏了,宿迁当地的医院说的很着急,所以就不惜一切代价来到了南京。”孩子妈妈向记者描述了宝宝入院的过程。昨天下午4点多,载着患儿的“加急”出租车到达南京。尽管司机何先生是宿迁当地人,并不熟悉南京的路况,但等候多时的交警还是顺顺当当的把载有患儿的出租车引导到了儿童医院门口。急诊科闫坤龙医师接诊后,迅速做出了判断,孩子需要做个CT,接受彻底检查。但经过长时间的车程,孩子已经极度烦躁,并不愿意配合CT检查。

      通过安抚,医生们还是成功为宝宝进行了CT检查。相关科室的医生也做好了准备,随时通过内镜为孩子取出气道内的异物。晚上6点18分,CT结果出炉,结果却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孩子的气道内并没有任何异物,整个抢救过程是一场虚惊。

      尽管CT显示,孩子的气道内并没有异物。但出于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儿童医院还是找来了耳鼻喉科的医生进行了会诊。气道异物的问题被排除后,孩子被意外查出患有肺炎。儿童医院闫坤龙医师告诉记者,下一步将给孩子进行小儿肺炎的治疗。小孩的妈妈也表示,宝宝的肺炎治疗会在南京进行。

      “昨天中午,孩子突然脸色发紫,并且大哭不止,所以我们就带他到医院进行了检查。”孩子妈妈向记者描述了这场虚惊的前因后果。一岁多的宝宝还不知道如何表达,根据孩子脸色发紫的情况,妈妈开始怀疑,是不是给孩子吃的桂圆核卡在了孩子的气道里。“当地的医生检查了一下孩子的喉咙,并没有发现有异物,告诉我们,怀疑异物是不是进入了气道深处,建议我们迅速转院到南京。”

      孩子的性命刻不容缓,妈妈迅速在当地找了一辆出租车赶往南京。一同前来的还有孩子的舅舅。此时,孩子的爸爸正在常州,并不在孩子身边。得知孩子出事的消息后,爸爸也迅速从常州往南京赶,约定到医院和孩子的妈妈会合。“我不知道是哪位好心人联系了南京的警察,到了南京我们才发现,是警车开道。”孩子的爸爸说。在孩子检查的过程中,好心的出租车司机何先生也一直陪同,直到确认孩子平安后,何先生才最终离开。


      医生建议

      3岁以下幼儿要慎食干果

      南京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林镝副主任医师说,3岁以下的孩子咀嚼和吞咽功能都还没有完全发育,干果类的东西如花生、瓜子、葡萄干、核桃仁等建议不要给他们吃,果冻也是比较危险的,不小心可能引起孩子气道完全堵死,窒息死亡。还有带刺的鱼肉也不要喂给孩子吃,其实鱼类的营养可以通过很多其他的食物来获得,不用冒险给孩子吃。

      昨天儿童医院收治的孩子中,就有个2岁的宝宝被鱼刺卡在了喉部,送来时颈部红肿。另外,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不要强行喂东西,孩子吃东西的时候家长也不要逗孩子笑,因为这样都容易引起呛咳,导致异物进入气道。

      特别提醒

      万一真的被卡 该如何急救?

      南京儿童医院闫坤龙医师告诉记者,在儿童医院门诊,并不乏像宿迁小宝宝这样“一场虚惊”的卡喉小患者。“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异物卡喉后,第一反应就是将孩子往医院送,其实,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先对卡喉的患儿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急救,再将孩子送往医院。”闫医师说,如果盲目“求快”,将孩子急忙送往医院,卡喉的异物很可能会造成孩子缺氧,增加救治的难度。

      海姆立克急救法分为“5次拍背法”和“5次压胸法”,“5次拍背法”的方法是,将患者的身体扶于救护员的前臂上,头部朝下,救护员用手支撑伤病者头部及颈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伤病者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如果通过“5次拍背法”仍未取出异物,则可以使用“5次压胸法”:使患儿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刚中带柔。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家长们都应该学会这个方法,关键时刻可以救命。”闫医师告诉扬子晚报记者。

      链接>>>

      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是全世界抢救气管异物患者的标准方法。海姆立克是一位美国胸外科医生,二战期间,作为一位年轻的海军医生曾到过中国战场。在临床中,他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的动物实验,终于发明了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1975年10月,美国医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急救方法。数十年来,此方法至少救活了10万生命。

      在不少国家,“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救护培训的内容,要求老百姓都要会,但在国内,培训的力度远远不够,懂急救知识的家长太少了。



    【免责声明】:泰兴生活网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微信311951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泰兴生活网微信公众号
    泰兴生活资讯服务平台,招聘求职、房屋租售、家政服务、二手闲置等信息发布!

    QQ|挪车码|手机版|经营性ICP:苏B2-20120344|泰兴生活网 ( 苏ICP备19030850号-1 )|苏公安网络备案:32128302001100 @泰兴生活网版权所有

    Discuz! X3.4Powered by © 2001-201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