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胆结石,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中老年人的“专属”,而实际上,胆结石患病的年龄越来越低龄化,9岁、11岁的小朋友也不时被胆结石困扰。近日,市一医院肝胆外科就接诊了一例儿童胆结石患者。
11岁小胖墩爱吃零食险些没了胆囊
11岁的强强(化名),是家里的“独苗”。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便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强强身上。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强强的手里,真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用他奶奶的话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
家长的这些爱,一不小心就把强强养成了“小胖墩”,156cm的身高,体重已经达到75.5kg。强强妈妈说:“强强一日三餐吃得也不多,可是零食不断。”
直到最近一个月,强强进食后,总感觉腹胀,到医院一查,竟发现胆囊内有一颗直径2.1cm的石头,最后市一医院肝胆外科主任为强强做了腹腔镜手术,“探囊取物”,强强的胆囊才得以保存,“手术算是做得很成功,强强今后的生活基本不会受影响。”市一肝胆外科主任蔡阳称,但是必须改变以前的饮食习惯,不然会有复发的可能。
无独有偶,省人民医院和省新华医院曾经也接到过类似的病例,而小朋友的年纪大多在10岁上下。
儿童胆结石或是“富贵病”
省新华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戴丐国说,如今儿童胆石症患者之所以日渐增多,主要原因是儿童进食荤食、精制食品过多,又不愿吃粗粮蔬菜,再加上锻炼时间相对又比较少,以致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升高,促使胆结石形成。
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张成武认为,现在小孩子一些暴饮暴食的坏习惯,以及平时爱吃烧烤、油炸食品,也会成为结石病的主要诱因;另外,有些孩子吃饭无规律,饥一顿饱一顿,既打乱了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又影响胆囊的收缩和胆汁排出,胆汁黏稠度增加,易引发胆石症。
“如果不小心感染了寄生虫,也可能形成胆结石。”市一医院肝胆外科主任蔡阳说道,像蛔虫进入胆道,虫卵和死亡的残体便成为结石形成的核心,继之细菌、胆红素、脱落上皮细胞等便围绕该核心沉淀下来,逐渐形成胆结石。
儿童胆结石重在预防 及早发现无需手术
蔡阳称,儿童胆石症重在预防,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
首先,家长要教育孩子饭前便前便后都要先洗手,不吃生冷和不干净的食物,以防寄生虫感染。如果发现有肠道蛔虫症患者,要及时彻底地进行驱虫治疗。
同时,倡导孩子多活动,少静坐,不过量进食动物性的脂肪和糖类,少吃精制类食品,像肥肉、荷包蛋、油炸食物等就要少吃;多吃些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菠菜、白菜等,平时应多吃些香蕉、苹果等水果,注意饮食结构、均衡营养。
此外,除了规律饮食外,还要让孩子多喝水和多运动。因为多喝水可以增加排尿量,而多运动又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这两种方法都有助于孩子把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此外,结石病如果能及早发现的话,还无需动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