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眼下正是吃荔枝的好时节,然而福州一位司机因开车途中吃了几颗荔枝,被交警查出酒驾,但是司机坚称自己没喝酒,交警现场调查后竟然认可了这种说法。 难道吃了荔枝真有那么危险,被测出酒驾的几率究竟能有多高?除了荔枝,还有哪些食物会导致“被酒驾”? 1
吃荔枝可致酒驾实验道具:荔枝、吹气式酒精测试仪。 实验准备:为了确保实验准确性,食用荔枝前,对着吹气式酒精测试仪上面的连接管深吹了几口气,仪器数据显示体内酒精浓度为0m g/100ml。 实验过程:根据《城市商报》实验数据,民警先吃了两颗荔枝,对着吹气式酒精测试仪吹气,检测酒精含量结果为16mg/100ml,确认为喝过酒。两分钟后,又吃了4颗荔枝,吹气后检测酒精含量为20mg/100ml,显示饮酒驾驶。 实验结果:检测酒精含量超过20mg/100ml则属于酒后驾驶,超过80mg/100ml则属于醉酒驾驶。因此,驾车时吃荔枝确实可致“被酒驾”。 2
甜水果发酵易产生酒精由于荔枝本身很甜,属于含糖量很高的水果。在密闭缺氧的存放条件下,会发酵产生乙醇(即酒精),导致人食用后口腔内的乙醇含量陡然升高。因此,刚吃完荔枝马上进行呼吸检测,容易出现所谓的酒驾。 另外,苏州姑苏交巡警大队事故处理中心酒驾专案组民警杨静威介绍说,酒精测试仪主要用来测试口腔、体内是否含有酒精含量,但同时也能测出非二氧化碳以外的其他气体。刚吃完水果口腔内会留有水果气味,进行吹气检测时,测试仪会测出“酒驾”。 3
判定酒驾要结合血液检测此消息一出,不少网友纷纷讨论称,喝酒后可用吃荔枝为借口蒙混过关,酒驾者能否靠这一说法蒙混过关? 吃荔枝“被酒驾”,主要原因是食物残渣在口腔内残留,所以通过漱口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口腔残留食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或者等待5-10分钟后进行二次检测,此时口腔内的酒精已经基本消除。 除吹气检测酒精值外,警方还有抽血化验检测手段,特别是对于达到80mg/100ml以上的刑事责任标准,必须强制接受抽血检测。因此想靠吃荔枝骗过酒测是不可能的。 4
这些食物也易“被酒驾”食物类:豆腐乳、果啤(配料里有啤酒花)、醉蟹(螺、虾)、啤酒鸭、酒酿圆子、糟鸡(肉)等。中国菜的烹调习惯在很多菜的烹调过程中加料酒,加得多的话也可能被测出酒驾。另外,含糖量高的苹果、香蕉、梨等,如储存不当,也会产生酒精。 药品类:藿香正气水等一些中成药的成分中含有酒精,易被测出“酒驾”。一些注射液也含有乙醇,比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尼麦角林注射液、多西他赛等。使用口腔清新剂、漱口水漱口后易被测出“酒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