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社会养老服务起步早、发展快,已形成一定规模和明显特色。但由于待遇不高、工作量大、社会认同度低等原因,民办养老机构普遍面临着招人难、留住人更难的局面。为破解这一难题,推进养老体系服务建设,近年来,我市坚持“三结合三提升”,创新思路,多着并举,取得明显成效。日前,受到前往检查指导工作的省民政厅领导好评。 坚持宣传引导和表彰激励相结合,提升社会公众认同感。在市级层面,每年认真开展敬老月系列活动,组织老年节大型广场文艺演出,通过一批有影响力的节目,大力宣传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其中快板说唱《居家养老幸福多》参加2013年江苏省老年春晚演出并荣获“第四届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综艺大赛”金奖;每年老年节组织开展“十佳养老护理员”评选活动,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每年组织征订并免费赠阅老年周报2000份。在养老机构层面,部分民办养老院在提高护工薪酬的同时,还在劳动合同中明确护理人员为院方工作一定年限,今后其本人入住将减免相关费用,进一步提升了护工群体的职业归属感,增强了老年护理工作的社会认同感,为更多人从事养老护理服务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坚持专业培训和薪酬评估相结合,提升养老服务满意度。我市通过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在示范性养老机构内部建立护理实践基地、聘请省内行业专家开设讲座等手段加大技能培训力度。近年来,共组织养老护理员参加专题培训189人次,占护工总数的48%,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17人。市民政部门还要求养老机构认真编制养老院考核、人事财务、物资管理、安全管理、卫生防疫、交接班、职代会、廉政建设等规章制度,在薪酬待遇上除按照专业等级、工作总量确定固定工资,还根据护理人员执行制度、老人评价等情况确定月度星级护理员,并给予额外奖励。
坚持功能拓展和志愿服务相结合,提升为老服务覆盖面。为解决居家养老服务力量不足,部分养老机构利用资源优势开展“舞动夕阳”、“心灵茶吧”、“校园增辉”、“温暖空巢”等老年精神关爱活动,实施“老年餐桌”、“爱心助浴”等公益创投项目,低偿为社区老人提供助餐助浴服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为进一步壮大为老服务队伍,我市积极推行为老志愿服务,招募健康低龄老人、中青年志愿者,利用自己的技能知识,按照“就近便利”原则,为社区空巢、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医疗服务,并在部分养老机构探索推行“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模式,当志愿者自身或其直系亲属需要养老服务时,可享受同等时间的免费服务,吸引了大批志愿服务者积极投身养老服务公益事业。
|
【免责声明】:泰兴生活网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微信3119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