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谣古镇”原名长教村,村中有古道、百年古榕树和闻名中外的土楼。2005年底,由张克辉以自己和几位台胞的生活阅历为原型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的电影《云水谣》,就是在长教村拍摄取景。
在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长教村旅游、摄影,《云水谣》的名气不胫而走。当地政府将长教村中沿河的10多公里鹅卵石古道正式命名为“云水谣古栈道”,将长教命名为“云水谣”古镇。就像田螺坑土楼被“四菜一汤”所取代一样,“云水谣”取代了长教村。
云水谣的第一站是“和贵楼”,这个巨大方形土楼明显不同于其他圆形的土楼,它是在沼泽地上建立起来的3000平方米的大型土楼,和贵楼大约有五层楼,走进墙壁下,看起来格外的高大。和贵楼运用悬浮原理,用松木为主,采用桩基和筏基综合技术搭建而成。抬头望去,在蓝色的天空下,几层楼层层叠叠,突出的部分在阳光下分外醒目。
客家围屋里虽然经过了很多年,房屋比较狭窄和暗旧,不过还有很多当地村民居住,基本上都在和贵楼内内外外做点小生意。他们卖些土特产,最多的是卖本地的福建茶叶,虽然是旅游区,土楼的茶叶不是很贵,很多中外游客喜欢坐在土楼里的小桌竹椅子上,品尝当地的茶,感受一下土楼的氛围。祠堂中放着牌位,院子里都是做生意的小摊子,加上游客,显得十分拥挤。在平时,这里成为游客参观的必到之处。土楼里有一个古井,很多人忍不住探头查看,导游们不停地讲述着古井的来历和传说,游客们听得津津有味。古井边上,当地的村民摆放了一个放置洗脸盆的架子,上面放着一个古铜色的铜盆,里面的花纹格外神秘。福建是产茶的地区,著名的乌龙茶、铁观音、正山小种等等就是福建的名茶,不过土楼的茶叶都是在本地产的较多,多以养生茶为主,价格倒也不是很贵。
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山脚下、溪岸旁、田野上星罗棋布的一座座土楼。这些从元朝中期就开始建造的土楼,目前保存完好就有53座。这些土楼姿态万千。除了有建在沼泽地上堪称“天下第一奇”的和贵楼,及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完好的双环圆土楼——怀远楼外,还有吊脚楼、竹竿楼、府第式土楼等,土楼风景别具一格。
一条小河蜿蜒流过云水谣古镇,它从上方的一座大型水库到这里,即使在冬天,水流通常,水质清澈,整个村落都是沿着河边修建。当地村民在河滩上摆上了小桌子和竹椅,供游客在河中间的地段晒着太阳,喝茶。
云水谣的岸边,由13棵百年、千年老榕组成的榕树群蔚为壮观,其中一棵老榕树树冠覆盖面积1933平方米,树丫长达30多米,树干底端要10多个大人才能合抱,是福建省发现的最大的榕树。榕树下一条被踩磨得非常光滑的鹅卵石古道伸向远方,据考证是长汀府(龙岩市)通往漳州府(漳州市)的必经之路。
村里有很多古树,但大部分都是榕树,没走多远,看见一树的白色小花朵,当时真的没看出来是什么花,拍照的时候一问,他们都说是梅花。见过很多的梅花,但是都是很小一棵棵,很少见到这么大一个梅花树,真有点不敢相信。
一条百年老街、千年古道。古道旁,有一排两层老式砖木结构房屋,那就是长教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街市。至今,这些老商铺大多还保留着木板代墙的特点。云水谣古镇也是漳州著名的侨乡。据《长教简氏族谱》记载,长教简氏族人从第四世(明宣德年间)至十六世陆续开始向外迁移,到缅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及台湾、香港等地谋生。现祖籍长教的台湾人就有23万之众,近年来每年都有150多名以上的台湾人不远千里,回古镇寻根谒祖。
1997年至今,已有《寻找远方的家园》《沧海百年》等8部电影、电视剧、MTV在这里拍摄取景。2005年年底,由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名誉主席张克辉以自己和几位台胞的生活阅历为原型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的电影《云水谣》也曾在此拍摄,云水谣成为了一个影视基地。
河边古老的大榕树下,摆放了许多竹椅和桌子,桌子上都是茶具,斜阳照射在竹椅上有着浓郁的色调。每当到了夏天,这里都是游客,坐在树下品茶怀古。我很想就坐在这里,喝着茶,什么都不想,清空自己的思绪,让自己与环境融为一体。
从这里,踏着石墩走到对岸,感受到水流的一股寒气,而到了夏天则是一股清凉的。这里是云水谣标志性的地方,大水车,当年的电影《云水谣》就有一个镜头,是女主人公坐在水车旁拿着画板,看着对岸的美景在写生。走过对岸,再回到大桥上,看看小河和硕大的古榕树,河中芳草萋萋,在冬日的阳光中有点金色,几只白色鸭子在河中自由的嬉戏,形成了一幅分外寂静的场景,站在桥上,环顾四周,许多人不由得发起呆来。
云水谣的土楼最有名气的,除了和贵楼,还有一个就是怀远楼。怀远楼距离古镇中心的大桥还有有一段距离,可以开车过去,也可以走过去。站在停车场,老远就能看到这座完美的圆形土楼。
怀远楼明显经过了修复,土墙的外面抹了一层石灰,没有和贵楼那种古朴,门前来看,更像是一座现在土楼,但是怀远楼门匾上的几个题字却是依然那么优美,显得更有张力。楼顶端有一个八卦的太极符号,显然是以前为了镇宅之用。
太阳已经快下山了,一抹阳光照在土楼的上面几层,一圈金色,四周的黑色阴影烘托下,凸显了土楼的木质结构的质感,不由得赞叹过去设计的奇妙,难怪南靖土楼成为建筑史上值得研究的范例。
从最高的一层往下看去,中间的祠堂被四周一圈房屋环环围住,加上外面的圆形土楼,很有层次,黑色瓦使得土楼很有沧桑感和年代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