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钟情于人文摄影的摄影师,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俺都会去寻找那些能够代表当地的“过去的时光”的地方,旧日的味道”的所在,只要自己多留心,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悟,你总是能发现一些独特的东西。
就说说这个火炉镇吧,这里古时本就是“大唐路”上重要驿站,自然就留下了许多古老的遗迹,位于龙溪河上的“ 龙溪古渡”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龙溪古渡位于火炉镇东部的车坝村连二塘村民小组,乌江边,距县城48公里,距火炉镇13公里,现在还有2公里的路未硬化,路面全是碎石,行车目前还不太方便。
据介绍:龙溪古渡是大唐古驿站的水码头,镶嵌在乌江中游的山清水秀之间,潜埋在乌江流域幽深蜿蜒的千仞峡壁中,消隐在亘古时光隧道的记忆里。早年间,龙溪码头是乌江流域的一个大码头,码头上接彭水,下连黄草,地处险恶乌江里一个较平缓的“U”形水域。独特的地理位置使龙溪成为桐梓、火炉一片的关卡门户,便捷的水路交通成为大山连接外面世界的商旅要塞。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码头历来是故事传说最多的地方。据说当年,在龙溪码头密集的山石板砌成的街上,在两边的木板竖立的房子里,有卖桐油的,有剃头的,有卖山药的,有卖酒的,有卖铁器的,有卖剪纸的等等,十分热闹。这里多的是有价值的满山满林的林木资源,当地村民将木材“扎筏子”运到涪陵交易,然后由涪陵返回,经山窝、牛皮坝、白果、火炉回到龙溪。在中兴到桐梓的道路没开通之前,这里红火了很长的时间。
龙溪古渡周围生态良好,植被茂密,河对面悬崖上有溶洞,洞内钟乳石形态各异,并时常有黑叶猴等珍贵动物出没。侧面有一建于清道光年间的石拱桥,两侧有龙头和龙尾,下悬一把重约70公斤的铜剑(已丢失),此桥建成后已经成为过往客商和当地住户往来两岸的主要通道。
我们那天是傍晚时到达“龙溪古渡”的,然后沿着那条遍地碎石的小路来到了江边,由于当地准备在这里建一座新桥,这里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大工地”。河水还在静静地流淌,但河边昔日繁华的码头已经作古,连接两地的“古老石桥”上堆着不少建筑材料,对岸桥边那间充满了故事的老房子,现在成为了建筑工人的宿舍和食堂。
古渡早已没有了手摇过河船的影子,当年的吊脚楼也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了这面石墙,而这坡石阶,就是当年的“古驿道”,目前已是杂草丛生、碎石遍地......
待到新桥修好,公路拓宽,这里一定又会恢复勃勃生机,但古码头,只能是“潜埋在乌江流域幽深蜿蜒的千仞峡壁中,消隐在亘古时光隧道的记忆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