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泰兴生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628|回复: 0
    收起左侧

    季家市的“胡家掌柜”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3-4 13:2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3-4-9 15: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江苏泰州
          抗日战争时期,季家市沦为敌后地区。不愿做奴隶的季家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一场持久的抗日游击战争,挫败了日伪军和顽固派的一次次进攻。抗日军民在广大农村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民主政治,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和文化事业,为最终战胜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郊区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反抗,全国抗日战争从此爆发。7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军的侵略。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将侵略战火蔓延到长江流域。上海军民奋起抗战。

         日军占领沪宁线后,对长江两岸加紧控制。1937年12月8日,日军侵占靖江城。泰兴与靖江相邻,其南部乡镇不断受到日军骚扰。1938年1月29日,日军骚扰张家桥、绿涛塘。2月4日,日军再犯泰兴,自毗卢市至张家桥一带沿途开枪打死农民7人,打伤8人,放火烧毁民房570余间,抢去衣服、粮食、牲畜若干。泰兴著名的张家桥小学,也惨遭浩劫,礼堂被日军全部烧毁。2月中旬,日军侵占季家市。同年7月11日,日军的两架飞机侵入泰兴县城上空,一面用机枪扫射,一面投掷炸弹。向后隆盛巷投弹1枚,炸毁蔡姓房屋3间;向广福寺投弹1枚,炸毁大雄宝殿屋顶,炸死国民党县常备队士兵1人;向观巷口投弹1枚,炸毁成姓豆腐房房屋5间,炸死成姓妇女、小孩,杨姓商贩,徐姓过路客各1人;向越街季家祠堂前投燃烧弹一枚,烧毁房屋3间,烧死衣店吴姓职工1人。同时,公园内一乞丐、延佑观内一雍姓居民,被日军飞机E的机枪打死。
           1939年9月28日,日军兵舰停泊在天星桥江边,对泰兴县城地段连续开炮30余发,炮弹落在城郊宝塔湾、闻家埭、十里甸等地,人民财产遭到严重损失。12月14日,日军十余人,携带机枪,步枪等轻武器,在汉奸翻译的带领下,乘小汽艇从江南至江北杨家湾登陆,悄悄向口岸方向进攻,他们中途经过口岸西洲下四圩草关帝庙(现复元小学所在地)时,见庙内灯火通明,立即扑向关帝庙。庙内驻有国民党李才福的游击队,此时正与附近的几个老百姓打牌作乐。日军冲进庙内,不由分说,将这些没有戒备的游击队员、参与打牌的老百姓和庙上的和尚,用乱刀戳死,惨不忍睹。只有3人,因迅速躲藏在菩萨身后的佛龛里,并以稻草遮掩,才得以幸免。这批日军越过福星桥,又扑向武庙国民党军游击队驻地,凡未及逃跑的,均遭枪杀刀刺而死,就连躲在地板下、空棺内、佛龛内的也无一幸免。庙内庙外,尸体纵横,血流遍地。这次口岸一带,惨死在日军屠刀下的,计有军民30余人。
           其时,全县城乡大部分地区,驻扎国民党军多种番号的部队,主要有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保安旅、国民党嫡系部队八十九军一部。此外,还驻有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所属的一些支队。他们打着“抗日”的旗号,各占一方,收捐索税,危害地方。其中绝大部分国民党驻军既要保存实力,又要扩充势力,对外消极抗日,对内相互进行吞并。因派系的组成人员不同,实力地位各异,其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但泰兴人民不甘心当亡国奴,热切盼望共产党来泰兴领导抗日。
           抗战开始后,泰兴的爱国青年眼看祖国大好河山逐步沦陷,内心十分痛苦,为了拯救祖国和民族,他们自发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抗日救亡活动,热切地寻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37年秋,栾仲丹去太原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同年冬,刁家铺的赵易亚、李民、张曼君和泰州的陈陶子组成“青年战地服务团”准备去革命部队工作;曾涛、徐进、焦树梁、印文、唐国良、常铭勋、张文鼎等7人奔赴陕北洛川,到共产党主办的青年干部训练班学习;张青萍、张三鼎、周伯藩等人利用国民党“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工作;黄云祥、蒋若鲁等青年参加“苏北抗日同盟会泰(兴)泰(州)扬(中)分会”,并在泰兴召开成立大会,由许特立、蒋宗琬负责。同年底,该组织创办《民力报》,宣传抗日救亡,报社设在夫子庙前的奎文阁中,许特立、蒋宗琬分别任正副社长,蒋宗琬兼任编辑,黄云祥任副刊编辑,1938年5月被迫停刊。1938年夏,莫珊、张明才、吕永寿、郭松庚等在泰兴城先后创办“学生生活社”,讨论抗日救亡工作,寻求革命真理,出版了油印刊物《萌芽》半月刊;周泽、陈庆堂、周华生等在黄桥创办“抗日剧团”,组建“青年救亡工作队”宣传抗日;张青萍利用国民党的《自卫》报宣传抗日思想;汪普庆、吴荣城、封茗泉等人在横巷一带组织学生进行救亡活动;谢邦佐、李学民通过书店渠道,从上海买回进步书籍,传播革命思想;6月,黄云祥组建“泰兴青年抗日服务团”,不久,该组织因内部不和自行解散;8月,谢克西、常足斋、祝明等去皖南新四军军部教导队学习,年底回来参加了陈玉生部队的学兵训练班工作;年底,由钱葆康、黄云祥、张青萍等人发起,经国民党泰兴县党部批准,成立了“泰兴县青年战时工作团”(简称“青工团”),团部先设在城内育婴堂,后移至泰兴公园,创办《民报》和《自卫报》,并先后成立了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城中5个分团,团员发展到2000多人。此后不久,1939年4月重新建立的泰兴党组织,秘密地掌握了这个组织的领导权。“青工团”在党的领导下,抗日宣传活动十分活跃。国民党泰兴县党部,害怕进步势力增强,于1939年10月勒令该组织解散。嗣后,黄云祥等又发起成立了“文艺社”、“读书会”等组织,还利用江苏省保安四旅何克谦部七团团长王子贵的关系,建立了“三民主义青年战时工作总队”,在河头庄召开了成立大会,由黄云祥任总队长,赵容任副总队长。钱葆康经县委批准,团结国民党泰兴县教育局内的进步分子先后创办了《新中国》、《新苏北》半月刊宣传抗日。1940年1月下旬,城区朱乾元、韩祝君等12人组织“血魂团”,书写散发抗日传单。
           爱国青年自发开展的抗日救亡活动,对团结群众,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斗争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也为共产党在泰兴的重新建立和发展,准备了一批积极分子。
           陈玉生是泰兴县南沙乡陈家庄人,因生活所迫,15岁时到上海生和隆油厂做工。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发生后,抗日救国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蓬勃发展。1936年春,陈玉生参加了上海工人抗日救国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春,陈玉生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同年4、5月间被押往泰兴监狱。八一三事变爆发后,陈玉生在泰兴狱中组织难友进行绝食斗争,要求出狱到前方抗日,结果获释。

             1937年10月,陈玉生回家后,与陈进觉等人在靖(江)、泰(兴)边区季家市联络一批爱国青年在“胡家大院”掌柜帮助下,组织“靖泰抗日救亡会”,并发布抗日宣言。号召“苏北全体人民立即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抵御日寇,武装保卫自己的家乡,保卫妻室儿女,保卫生命财产。”不久,陈玉生又联络马般青、王士连、吴志芳、丁正如、吴长标等人分头发动泰兴三、四区因战乱从上海回乡的工人,筹建抗日游击队。1938年2月,日军侵占季家市,烧杀抢掠,蹂躏百姓,激起泰兴人民的无比愤恨。陈玉生立即组织20余人,用“借枪抗日”的办法,先后向泰兴鹅湖、洋港、八井、周徐、候马、南郭、梓潼、禅师、龙王等乡借得长短枪100多支。2月16日夜,在龙王殿宣布成立“抗日救亡大队”,由陈玉生任大队长,陈进觉任政治处主任,钱文礼任副官,马般青任军需。大队下设三个连队,由丁正如、吴长标、王士连分任连长。不久,部队发展到200多人。陈玉生抗日武装的发展这本是一件大好事情,可是国民党泰兴县长朱路九却借口地方枪支不得动用,几次催陈交枪,并派出常备大队和三区常备中队共800人,由大队长孙昌魁率领,三面围攻陈部,陈不得已将抗日救亡大队撤至靖江境内。2月21日,日军200余人由靖江城到广陵镇巡逻,陈即率部在广陵镇南范家石桥伏击,毙伤日军一小部。“抗日救亡大队”5人受伤,2人牺牲。此仗,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人民的抗日志气。但陈玉生部队的抗日壮举,却又遭到县长朱路九的暗算,朱与国民党南通专署保安司令袁国宝勾结。3月16日,袁国宝以调陈玉生部到南通受训为名,收缴了“抗日救亡大队”的全部枪支。陈玉生不甘遭受挫折,为重建抗日部队,在靖江西来镇又集合了原部属100多人,先后向国民党如皋县张黄港税所,江安区常备队,石庄、西来区公所,国民党泰兴县古溪警察分局收缴了长、短枪约200余支,重建队伍,再显军威。
           1938年2月,曾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的张公任,在泰兴城孔庙内成立了“江苏省民众自卫队通如区右翼指挥部”,张任指挥官。
            陈玉生部在经历“南通缴枪”事件后,为了取得抗日的合法地位,将抗日救亡大队于1938年4月受编为张公任的“通如区右翼指挥部”第三支队第二大队,陈玉生任大队长。在商谈时,陈玉生提出四点要求,第一、保证陈部独立建制,不拆散部队;第二、陈部的人、枪,指挥部不能调动;第三、指挥部不派人到陈的部队;第四、违背抗日的命令一概不执行。张公任完全接受了陈的要求。
           7月12月,陈玉生组织200多人的敢死队在“胡家大院”掌柜的帮助下,夜袭驻季家市的三四十名日军。日军被迫南窜靖江城,随同靖江城的日军一起,渡江逃往江南,陈部乘虚收复靖江城,并缴获了一批战利品。当张公任将部分战利品转交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以示抗战有功时,韩不但不予嘉奖,反而指使省保安四旅何克谦部,伺机将陈部消灭。当这个阴谋未能得逞时,韩德勤便下令撤销了“通如区右翼指挥部”番号。
           为了寻求立足点,陈玉生和张公任研究决定,与国民党鲁苏皖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部合作。1938年10月陈部被改编为该部第三纵队第八支队第二大队。张公任为纵队司令,郭石君为支队长,陈玉生为大队长。陈部驻在夏港一带,队部设在丁家桥。1939年秋,陈玉生升任八支队支队长。
           10月,为了解决部队成份不纯和争取青年抗日的问题,陈玉生在丁家桥创办学兵训练班(后改为学兵连),由陈进觉任主任,夏从一任教育长,黄云祥、董铁山、许秀石任政治教官,丁超等任军事教官,先后举办了3期,每期3个月,主要学习军事和政治。抗战时期,泰兴地区党组织的重建是在新四军的指导下进行的。1938年底到1939年初,驻江都吴家桥的新四军挺进纵队三支队政治处主任惠浴宇派共产党员金求真到泰兴重建党组织。金求真一到泰兴,就先在陈玉生部队开展政治工作,加强对学兵训练班的政治领导,先后介绍了黄云祥、谢克西、钱葆康、许秀石、董铁山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4月,在陈部建立了党总支委员会,由金求真任总支书记,谢克西任组织委员,黄云祥任宣传委员,钱葆康任统战委员。同月,成立了泰兴县工作委员会。金求真任书记,谢克西任组织部长,钱葆康任统战部长,黄云祥任宣传部长兼青年部长。1939年5月,中共苏北工作委员会建立后,泰兴党组织改属苏北工委(后为苏北特委)领导。同年9月,中共泰兴工委改为中共泰兴县委员会,许家屯任书记,谢克西任组织部长,黄云祥任宣传部长兼青年部长,钱葆康任统战部长。
           陈玉生本人是积极抗日要求进步的,但他的部队成份比较复杂,有陈玉生自己动员组织的抗日青年;有前来投靠的散兵游勇;有收编的国民党地方武装,特别是有些掌握实权的军官,并不一定拥护共产党合作抗敌,所以整个部队在政治思想上,并未形成统一认识。有鉴于此,泰兴党组织在陈玉生部队进行了细致的团结、教育和改造工作:一方面加强对陈玉生本人的思想工作,提高他对党的认识,加强他的指挥实权等。1939年4月,经金求真和惠浴宇介绍,陈玉生秘密入党,使其成为单线联系的特别党员。这就为共产党掌握这支部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加强对这支部队的政治工作,如建立政治处,由中共泰兴工委书记金求真兼任政治处主任,以后又安排一些党员做政治处科长、干事,向各中队派去政治指导员,在发展党员后建立了各连党支部;举办学兵训练班,培养一批政治可靠的基层骨干。经过上述工作,泰兴党组织基本上掌握了这支武装力量。1939年秋,当这支部队扩大为八支队时已拥有1000多人枪,成为泰兴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抗日武装。1940年1月下旬八支队与国民党军三十三师共同攻打刚被日军占领不久的泰兴城。攻城未克,撤退途中陈玉生部在鞠顾庄、南湖头一带与日伪军激战,伤亡200余人,但亦击毙日伪军30余人。

           陈玉生部队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国民党反共顽固派江苏省保安四旅何克谦、朱骥部暗算。陈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团结附近的国民党杂牌部队共同击败了保安四旅的进攻,并利用矛盾将顽固派朱骥击毙。1940年春,何克谦部再次进攻陈玉生部又被击退。
          1940年6月,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鉴于陈玉生部队与新四军关系密切,命令该部调泰州城驻防,阴谋解除其武装。陈部针锋相对,拒不执行此令。总指挥部停发该部的一切军需给养,妄图逼其就范。中共泰兴县委将陈玉生部队在敌、伪、顽包围态势下处境艰难的情况,报告中共苏北特委。为此,新四军挺进纵队命令四团团长邱玉权率部前来泰兴丁家桥、霞幕圩一带,接应陈玉生部队。

           1940年6月下旬,国民党军李长江部对驻守江都郭村的新四军挺进纵队形成包围,战斗一触即发。挺进纵队四团奉命急回江都。此时,挺进纵队负责人决定陈玉生部立即起义,赶至郭村参战。6月27日,泰兴县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如何执行挺进纵队和苏北特委发来的紧急指示,会上发生了争论。县委委员、统战部长钱葆康借口种种理由,反对陈部西去郭村。由于县委负责人和多数人坚决拥护上级指示,终于将部队拉向郭村。在部队开拔途中,副支队长丁正如、营长王清海、钱鸿、黄裕林思想动摇开小差。尽管如此,由于党支部建立在连队,能够直接影响基层指战员,却未造成多大损失。6月29日,陈玉生部队西去郭村途中,在吴家桥出奇不意地打垮了李长江部所属陈才福部队,为解郭村之围助了一臂之力。6月30日,陈玉生部队到达郭村后,立即替换挺进纵队的主力,反击来犯顽军,保障了郭村战斗的胜利。战后,陈玉生所率八支队正式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第八团,陈玉生任团长。
           重建后的泰兴党组织还利用泰兴县“青年战时工作团”的合法地位,在城乡各地广泛进行团结抗日的宣传,并在团员和进步青年中,物色对象,积极培养,发展了一批党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首先建立了黄家溪(黄云祥负责)、黄桥(周华生负责)、靖泰(季一先负责)、泰兴城(莫珊负责)四个支部。不久,相继建立了东北区委,由黄云祥、常足斋先后负责;靖泰边区区委,由刘永青、常足斋、季一先先后负责;城区区委,由许家屯负责;两泰边区工委,由莫珊、赵容、商务殷先后负责。县工委还决定加强对“青年战时工作团”的秘密领导,以青工团的合法身份掩护党的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发展青工团员,成立分团部、团支部,使党的影响不断扩大。
          在重建泰兴党组织初期,发展党员时党组织非常注重党员质量,发展对象大多是政治思想觉悟高,坚决抗日,受压迫剥削的劳苦大众中的坚定分子。接受新党员的程序是:对每个建党对象都要事先在党的支部委员会中,经过集体研究和讨论通过,然后再派人与之谈话。办入党手续时方式要求巧妙艺术,谈话人不一定是介绍人,以利保密。重建泰兴党组织初期,注重发展有一定文化的,能读书看报的青年入党。农村教师、城市失业、失学回农村的工人、学生,只要符合条件的,就多做这些对象的工作,吸收他们人党。在新四军东进黄桥前,靖泰边区区委在这些人中就发展了五六十名党员。
          1939年10月,县委在河头庄余大房家以姚从义的“从义学社”为掩护,召开第一次县委扩大会议。到会的有县委的许家屯、谢克西、黄云祥、钱葆康;东北区委的戴秉诚、赵容;靖泰边区区委的季一先、汪青辰、刘永青;城区区委的莫珊等20多人。县委书记许家屯在会上作了形势报告,并布置了3项任务:(1)发展地方党组织,宣传群众,发动群众;(2)巩固和扩大党的抗日武装即陈玉生的部队;(3)继续开展统战工作,特别是张公任及其所属部队的工作。
          1940年1月16日,国民党江苏省保安九旅三营营长蔡鑫元公开投敌,带领日军海军陆战队广野部侵占泰兴城。国民党泰兴县长朱雨峰及其所属常备旅一枪未发,弃城退至梅家庄。县委机关转至黄家溪、河头庄一带进行抗战宣传活动。同时派莫珊去江都向苏北特委请示汇报工作。特委指示:(1)争取张公任部坚持抗日,以城北宣家堡为中心搞好两泰边区工作,为新四军东进开辟走廊;(2)争取城里的青年下乡进行抗日救亡活动;(3)加强靖泰边区的江边工作。县委根据以上指示及以后新的指示,结合当时实际情况,进行了下列工作:(1)建立两泰边区工委;(2)利用统战政策,开展与张公任合作抗日,并以张公任的三纵队名义建立战地服务团,争取城里青年下乡抗日,由钱葆康、周伯藩负责;(3)于当年4月筹建靖江县工委,由吴志敏任书记,莫珊任组织部长,刘永青任宣传部长,刘万里任统战部长。靖江县工委暂归泰兴县委领导,负责江边工作,以迎接新四军从澄西、武进渡江北上;(4)在泰兴东乡加强黄桥周围的工作,在何克谦部队内部开展秘密工作;(5)1940年2月开辟以古溪为中心的如(皋)泰(兴)边区工作。5月,又派黄云祥去筹建如皋县工委。8月,以许家屯为书记的中共如(皋)泰(兴)泰(县)工委建立后,并调配干部前往支援;(6)陈玉生部的主要力量南下至焦家荡,以支持靖泰沿江边区的工作,并在焦家荡建立服务团,由戴为然负责,吸收泰兴城下乡的青年,开辟靖泰边区的群众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到1940年夏季,泰兴党组织已发展党员180多人,建立了3个区委、1个工委,并将党的工作扩展到如皋、泰县、靖江边区。这些都为迎接新四军东进,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提供了组织保证。
           1940年秋,县委为准备迎接新四军东进,积极做好国民党友军的统战工作,派一大批党员带领进步青年打入到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三纵队张公任部的“战地服务团”工作。在张部进行团结抗日宣传。同时,做张公任司令本人的工作,争取他中立。由于县委和新四军事先做了张公任的工作,当新四军还未到达张公任部驻地宣家堡时,张已率部转移到大泗庄,主动让路,为新四军挺进黄桥作出了贡献。
       
          在国民党顽固派的军队中开展统一战线工作。1940年1月,国民党江苏省保安第四旅何克谦部驻黄桥周围至古溪一带,名日抗日,实与日伪军勾结。泰兴党组织利用该旅四团团长王子贵的关系,建立了“三民主义青年战时工作队”,还派人到该团建立的十八乡联合办事处去活动,并在该团部建立了党小组。在古溪何部独立营也开展兵运工作。黄桥支部通过黄桥驻军的关系,了解何部在黄桥的情况及时汇报,对黄桥决战的胜利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抗日团体中开展统一战线工作。1938年,爱国青年在泰兴城发起建立了“青年战时工作团”(简称“青工团”)。国民党泰兴县党部书记长叶冠群为了控制这个组织,自任团长,钱葆康、张青萍、黄炳生任副团长。中共泰兴县工委一成立就注意加强对该组织的领导,开展统一战线工作,首先把张青萍作为统战对象,张青萍是北京大学毕业生,当过泰兴东海镇镇长,做过教育工作。在泰兴城内有一定声望。受中国共产党主张的影响,抗日信心坚定。泰兴党组织通过他的关系,取得了在泰兴城内活动的合法条件,公开在街头宣传、演戏、教唱抗日歌曲、创办刊物、翻印进步文章,在县内外广为散发,影响很大。该组织发展迅速,在各区几乎都有“青工团”分团组织,有团员2000余人。不久虽被迫解散,但扩大了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影响,争取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抗日救国的同情与支持,其中一部分团员青年积极分子成为泰兴党组织后来建设抗日根据地的骨干力量。胡家掌柜与陈玉生私交很好,对“抗日救国”时期,胡家为“陈玉生”在季家市提供地点,经费,情报等,为季家市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三十年前我在南京见过陈玉生夫妇,季家市胡家大院的掌柜他们一直“铭记终生”!!!

    【免责声明】:泰兴生活网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微信311951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泰兴生活网微信公众号
    泰兴生活资讯服务平台,招聘求职、房屋租售、家政服务、二手闲置等信息发布!

    QQ|挪车码|手机版|经营性ICP:苏B2-20120344|泰兴生活网 ( 苏ICP备19030850号-1 )|苏公安网络备案:32128302001100 @泰兴生活网版权所有

    Discuz! X3.4Powered by © 2001-201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