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泰兴生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360|回复: 0
    收起左侧

    广电总局禁网络词语上广播电视 专家网友看法不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2-8 13: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江苏泰州
    17.jpg
    制图/黄欣
      ■《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

      ■专家看法不一,支持维护语言纯洁性,但认为没必要搞一刀切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相关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等。

      通知指出,一些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还存在语言文字不规范的问题,如随意篡改、乱用成语,把“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把“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等。

      这些做法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相违背,对社会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会产生误导,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广播电视推广普及、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需要; 是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确保文化安全的具体举措;是广大听众观众收听收看好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要求。广播电视要推广和传承成语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独特表达方式,充分展现其文化精神和语言魅力,不能因为肆意乱改乱用造成文化断代和语言混乱。

      根据通知,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开展自查自纠,排查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的字幕、图像和配音等,加强对主持人、嘉宾及其他节目参与人员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提示引导,对于不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内容一律不得播出。

      [新闻延伸]

      近期将全面排查上星综合频道

      “累觉不爱”等词多现于综艺类节目

      每年网上都会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词语,去年更是扎堆儿出现了一大批四字新词。面对这些网民自造的词语,有人为其赋予了一个名号——“后现代成语”。不少网民认为,这些四字新词将来会成为真正的成语,甚至还有人为其撰写了词典。

      在不少电视节目和电视剧中,也时常可以看到这些新造的网络成语,对于网民来说自然是喜闻乐见,但对于不少不上网的观众来看,恐怕要费一番脑筋才能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

      不过,从今天开始,电视节目就要跟这些网络成语说再见了。近日,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通知中表示,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一大特色,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内涵,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资源、美学资源、思想资源和道德资源。广播电视要推广和传承成语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独特表达方式,充分展现其文化精神和语言魅力,不能因为肆意乱改乱用造成文化断代和语言混乱。

      因此,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

      据记者了解,“累觉不爱”、“人艰不拆”等词,多出现于一些综艺类节目以及广告中。

      广电总局监管中心近期将对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严重违规的问题将作出严肃处理。各省级收听收看中心也要对辖区内各频道频率节目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于不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节目坚决停播处理。

      《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

      网络新词不能照单全收

      但也不能一棍子都打死

      对于“十动然拒”、“喜大普奔”等这些通过缩略、拼装而形成的新网络成语,的确有规范的必要,因为首先这些词不符合成语的结构特点,同时在表意上也十分不明确,除了网友之外,估计很少人能一下猜出其中的意思。

      汉语是有缩略语的,比如沧海桑田缩略成“沧桑”,但这类缩略语的含义都很明确,大家一看就明白。而网民用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拼装成“喜大普奔”,这不符合汉语运用习惯,不仅让人感觉莫名其妙,更是让人不知所云。

      [专家说]

      语言专家表示,对于网络流行词应当区别对待,符合语言特点并易于传播的,可以接受。但一些生造的网络成语并不具备传统成语的文化魅力,同时表意也不明确,的确应在公众媒体平台减少传播。

      网络流行词能否登堂入室,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不少网络词语也纷纷进入了词典,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网络词语、成语并非那么容易为社会所接受。

      对此,《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这一现象要两分来看,网民实际是一个有着很强社会创造力的群体,但同时又很复杂,因此对于网络新造词,不能照单全收,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黄安靖说,实际上,不少网络词语丰富了语言生活,确实有创新和新的运用,同时又符合语言特点,因此可以看到,许多网络词语开始慢慢被收录进汉语词典,这些词语是有积极意义的。比如失联、断舍离、高大上等,它们既流行又通俗易懂,这是网民原创的表现,也是汉语通俗流变的体现。

      黄安靖指出,成语还有一个特点,是承载着汉语言的文化内涵及文化传承的作用。像不少成语都是源自四书五经等古文经典,而网络词语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网络词语带有严重的个人倾向,其初衷是为了好玩、新奇,经常会随意背离大众语言的结构、运用等固有规律,很可能流行于一时就消亡了,因此,主管单位进行这样的规范,还是有其意义的”。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前院长、作家王晓玉教授:

      维护纯洁性确有必要

      但不能否定语言的流变

      对于《通知》中的一些举例以及做法,王晓玉持有不同的态度。

      “广告算是艺术,在广告用语中使用一些同音异义的词应该是允许的。”《通知》中以某广告将“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作为在广告中随意篡改、乱用成语的例子,这并不妥当,“‘咳不容缓’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它想表示咳嗽了不要小看,需要马上去治好。大家都知道这不是成语,只是借用,并不是改变。”王晓玉强调,并不会因为有人卖咳嗽药水用了“咳不容缓”,今后人们都把刻不容缓改成“咳不容缓”了,“举出这样的例子,欠考虑,欠研究”。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的《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起网友的争议,有网友认为语言规范的确应该捍卫,也有网友觉得不应该用一纸通知扼杀网络语言。对此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前院长、作家王晓玉教授指出,近几年网络语言井喷式爆发,发展有些过头,维护语言的纯洁性的确有必要,但不能用僵硬、保守的态度去否定语言的流变。

      新词被固定需经时间检验

      《通知》中要求严格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王晓玉表示,语言文字有规律也有规范,每一种文字有固定的格式。但原则性的语言规范很难拿出一个详细的规定。

      王晓玉表示,死板地要求某一种格式必须一成不变的做法,她无法认同,“语言是在不断流变的,在这个过程中会一直不断有新的东西补充进来,它一直在新陈代谢,没有生命力的就会被淘汰”。要看语言文字有没有生命力、能否被广大使用者接受,需要经过许多年的实践检验,而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即便如今各类新兴用词层出不穷,但也不代表这些词语就已被固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语言的流变中同样适用”。

      网词井喷发展的确过头

      不过对于网络用语近些年呈井喷式爆发的现象,王晓玉直言:“的确有些过头了。”

      《通知》中指出“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生造的词语不得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王晓玉表示,这些第一眼都无法看懂的词语是典型的病词,“这种语病在修辞学中叫‘杂糅’,胡编生造词语绝对是不可以的。这类用词的存在造成了语言的不严肃,只能在非常小的群体中流行,一旦泛滥成灾,对我们国家语言的纯洁性会造成污染”。

      面对这些典型的病词泛滥,王晓玉认为有必要去规范,“可以说近几年来这类错误的用词愈演愈烈,有些失控,一些人对语言基本的规律都不掌握,就用‘杂糅’的方法或者完全不符合语言规律的方法去生造词语,这现象需要规范,需要纠正”。

      一刀切的态度不可取

      王晓玉指出,凡事不能一刀切,“像‘囧’‘打酱油’‘给力’等网络用语都已为大家所接受,甚至用于影视作品的名字,如今用僵硬、保守的态度去否定,这就是走极端了”。在王晓玉看来,语言的纯洁性需要维护,指出一些失控的问题也没有错,但光凭一纸文件不可能阻止语言的流变,也不可能因此把语言“格式化”。

      [网友说]

      悄悄Dream:扼杀网络文化,词语为什么就不能创新?难道永远守旧用几千年不变的东西?

      坚果灰松:这个我倒不同意,成语本来很多是民间用后就成了约定俗称的语言。今天流行的词汇,没准就会形成后面时代的文化,而且有很多是有典故和意义的。当然,这需要时间的筛选。刻意去遏制一些自然形成的东西,还是一种文化上的强迫和控制。

      幼薇的春天:早就该整治整治了,一百个支持,守护中国文化的纯洁清澈!

      阡骞:同意。觉得这种词在网上用就好,真发展到词典里是对中文的一种摧残。

      一千龄蝉:“人艰不拆”这些词现在已经很少出现了,这就证明它们是随时代前进的文化落后品。文化是可以自我净化的,而净化者就是使用这个文化的人们,他们会决定什么该留,什么被淘汰。

      燕子360:要不要这么极端啊!看什么类型好吗?娱乐节目可以吧,世界本来就应该丰富多彩。
    【免责声明】:泰兴生活网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微信311951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泰兴生活网微信公众号
    泰兴生活资讯服务平台,招聘求职、房屋租售、家政服务、二手闲置等信息发布!

    QQ|挪车码|手机版|经营性ICP:苏B2-20120344|泰兴生活网 ( 苏ICP备19030850号-1 )|苏公安网络备案:32128302001100 @泰兴生活网版权所有

    Discuz! X3.4Powered by © 2001-201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