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日下午,一对特殊的好朋友在清溪路安徽警官学院(东区)旁的一间屋子里见面了。他们相识于网络,是对方一年多的“好友”,却因特殊的身体原因在昨天才初次见面;他们未曾踏进课堂,是别人眼中的脑瘫患者,却通过自学携手创作出十万余字的小说。余学键和林涛,这对合肥“合伙人”用他们的努力开启了自己的逐梦之旅。
同样遭遇 结成网络知己
出生于1995年的余学键有着帅气清秀的面容,却因先天性的疾病成了只能在轮椅的陪伴下走过18年时光的脑瘫患者。由于身体原因,余学键没有去过学校,只在母亲刘桂芝的教导下学习过汉语拼音。
2011年,余学键通过自学学会了使用电脑和网络,从此他有了探索外界的平台。尽管只有三个手指可以打字,但他却非常喜欢通过QQ与其他人交流。
2012年3月,余学键在媒体的报道中看到了与他有同样遭遇的脑瘫患者林涛,他立刻记住了林涛的网名“小彼得”,并在QQ上找到了他。
出生于1982年的林涛病情比余学键更严重,不仅双手无法活动,语言表达也有很大障碍,只能靠左脚敲击键盘打字传递自己的想法。2012年林涛用脚趾在屏幕上打出“我要捐献遗体”,感动了很多人。
相似的人生经历让余学键和林涛颇有共鸣,很快,他们就成了网络上的知己。
从爱读书到要写书
林涛和余学键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读书。林涛爱读曹雪芹的《红楼梦》,对史湘云的乐观开朗很是喜欢,余学键则对言情小说情有独钟。
2011年余学键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出第一部自传《梦圆来生》,尽管读者只有自己的父母和弟弟,但初尝写作乐趣的他还是很开心。“认识林涛后,我就跟他商量,俩人一起写小说。”余学键说。
于是在余学键的提议下,两个好朋友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写作搭档。余学键负责主要的小说构思和创作,林涛则负责对其中的内容和情节进行调整。
在哥俩的努力之下,一部描述三对年轻人成长历程的小说《人生如梦之咖啡牛奶茶》现在已经完成10万余字。“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青年人奋斗的故事,里面有很多情节是我根据身边朋友的经历改编的。”余学键说。
“他一般都是晚上写,从六点多写到九点多,一次能写两三千字。”余学键的母亲刘桂芝介绍,“有灵感的时候,他写得很快。”
合肥“合伙人”要做有意义的事
采访期间,林涛用脚趾在电脑上写下许三多的一句名言—“做有意义的事。”
“他是想告诉你们,他觉得和余学键搭档写小说很有意义,他要坚持。”林涛的妈妈屈永环说。去年,林涛患病的父亲去世,家里的重担都压在屈永环的身上,但这个坚强的母亲没有倒下去,“只要是他喜欢做的事情,我都会支持他。”
余学键的家人也非常支持他的写作计划,“平时我们都要上班,对他照顾不够,他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我们非常开心。”
提到自己创作的初衷,余学键说,“写小说的时候我把自己也融进去了,跟里面的人物一起奋斗,这样的生活很精彩。”
|
【免责声明】:泰兴生活网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微信3119518)。
|